【新唐人2019年03月27日讯】娶了十七岁的王玉龄,他颇为自豪:“我讨了一个好老婆,这比什么财富都重要,我要讨饭的话我老婆可以给我拿碗。”
续前文» 结婚三年 张灵甫的妻子隐藏了什么秘密
爱上张灵甫:他要饭 她愿为他端碗
王玉龄是张灵甫娶的最后一位妻子,也是他最心爱的妻子。
王玉龄出身望族,家产丰厚。外祖母是大清两江总督的女儿,祖辈经商,父辈为官,三世同堂。
他们第一次相见,是在理发店。王玉龄回忆:
“那天,他穿一身军装,戴军帽,碰巧坐在我椅子背后。我发现他透过理发的镜子,盯着镜子里面的我打量。我心说,这个人真是讨厌,怎么能这么看着人家,就差把头贴到镜子里面看,于是就瞪他一眼。
“后来他对我讲,他说幸亏你瞪我一眼,不然的话,如果你要对我笑一笑,我就没兴趣了。”
张灵甫是古板脑筋,传统思想,他觉得女孩子不应该先对男人笑。
之后,绅士风度的张灵甫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忍”字,挂在卧房里,频繁到王玉龄家做客。开始王玉龄不说话,有时候还故意出门避开他。她不知道张灵甫多么有名,也不趋附他。张灵甫看中王玉龄的,正是她这种不沽名钓誉的纯真性情。
王玉龄回忆说:
“有时候,他给我讲故事。他告诉我,战争爆发前,他在北大读历史系。每一朝每一代的文化名人、野史传奇,他如数家珍。他喜欢讲,我也喜欢听。而他自己抗战时打仗的故事,却从未讲过。
“在我面前,他从来没有将战争当作一件很大的、很了不起的事情,他让我也没有这种恐惧,也没有这种感受。”
张灵甫求婚时,王玉龄的母亲非常反对,毕竟两人相差24岁,更何况军人一上战场,谁知道还能不能回来。而王玉龄认为,日本人都投降了,战争也结束了,这些都不是问题啊。
后来经程潜主婚,42岁的张灵甫与17岁的王玉龄结为夫妻。张灵甫1米87,王玉龄是1米68,英俊潇洒的“抗日名将”配年轻美貌的“豪门深闺”,当时轰动一时。
王玉龄与张灵甫的结婚照。(公有领域)
张灵甫说:“我觉得自己真幸福,我第一次住进了妻子亲手布置的家。”他自言:“终得知己,人生无憾。”
张灵甫深情地说:“我讨了一个好老婆,这比什么财富都重要,我要讨饭的话我老婆可以给我拿碗。”王玉龄非常感动。
张灵甫在王玉龄面前,从来不讲他得意的事情,也从来不告诉她他最痛苦的事情。王玉龄觉得他很可靠,有时像父亲、有时像朋友,对他非常信赖。
在南京,他们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两人曾携手同游莫愁湖,还合写过一首诗,张灵甫写前两句:“欲遣闲愁且登楼,槛外山青水自流。”王玉龄写了后两句:“莫愁不知何处去,空留斯楼忆千秋。”
刚过19岁生日 就接到丈夫的绝笔信
1946年8月,张灵甫接到命令率部投入华东战场,期间写信给爱妻,没有甜言蜜语,只是说家里养的鱼要死了,花也要浇水了。他还画了一个花园的图样,在图里设计什么花要种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种什么花。
不懂得时局紧张的王玉龄,哪里想到,两年后,她竟收到丈夫的绝笔信!当时,他们的儿子才出生不久,自己才刚刚过了19岁生日。
王玉龄与出生不久的爱子张道宇合照。张灵甫去世时,张道宇才刚满月,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公有领域)
1947年秋,张灵甫的部下杨参谋回来,一进门就跪在王玉龄的面前痛哭,他把张灵甫生前委托的绝笔信交给了她。
信的内容是:
“十馀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趋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余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绝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部属与人民。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侍之,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5月16日,孟良崮。”
王玉龄对张灵甫的亲笔字迹确认无疑,这也证实,所谓张灵甫被俘被射杀,是中共的谣言与污蔑。
“杀身成仁”
1946年7月,张灵甫率74军先后攻占淮安、淮阴等重镇和十几座县城,同年十二月,再攻涟水,仅14天就占领涟水城,中共华野第六师当时就死伤五千多人,陈毅对张灵甫恨之入骨。
74师攻占涟水后,1947年初,隐藏在国防部的红色间谍、时任作战次长的刘斐,配合陈毅,极力促成了置张灵甫及74师于死地的作战计划,74师被命令由孟良崮渡汶河。重装备的74师被迫进入地形不熟的山区,根本无法施展其重装备。
1947年5月12日下午5时,作战厅长郭汝瑰与刘斐、参谋总长陈诚等与蒋介石见面,汇报战地形势,汇总意见。郭汝瑰将蒋介石的指示部署记在心中。回家后,他迅速把作战部署重新写下一份,然后交给间谍任廉儒,并再三叮嘱:“张灵甫的整编74师,全部美式装备,要特别当心。”任廉儒很快把情报交给了中共。郭汝瑰的情报,直接断送了74师。
导致张灵甫整编74师全军覆灭的两名共谍,左:1946年任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国军中将刘斐,右:1947年任国军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公有领域/大纪元合成)
5月13日的孟良崮战役,因国军情报外泄,知己知彼的中共切断了74师的外援,导致74师以3万多人对决陈毅部的27万馀人。仅仅4天之后,孤军奋战的74师陷入绝地重围。
共军组织一次次冲锋,不惜以人海战术消耗74师的弹药,但均被逐次击退,共军尸体满山,还是无法占领方圆只有几公里的秃石山。
后来共军将许多地主、富农以及他们的婆媳、小孩顶在前面,用他们的身体挡子弹,74师将士们不忍杀害自己的同胞和无辜百姓,有的士兵说:“如果这是日本人多好!”有的放下武器,有的不愿开枪,任凭共军上来俘虏,造成74师重大伤亡。
5月16日黄昏,苦战四昼夜之后,74军弹尽粮绝,张灵甫与副师长蔡仁杰将军、58旅旅长卢醒将军等,集体从容饮弹自杀。几小时后,国军后续部队赶到,共军仓惶逃走。血水流满孟良崮的漫山遍野。
史料记载,张灵甫殉难之后,原本一直晴朗的孟良崮上空,瞬时狂风怒号,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暴雨夹着冰雹倾盆而下;张灵甫及74师的英勇壮烈,撼天动地,令风云变色、草木凄然。
蒋介石也收到了张灵甫的遗书,其中写道:
“今战况恶化,饮水断绝,粮弹俱尽,全师孤悬,四面受敌。我与众将战到最后,为上报党国与领袖,下达士兵与部属,决心以一弹饮绝成仁,报效校长多年之教诲。”
后来蒋介石发布《为追念张灵甫师长剿匪成仁通告国军官兵》一文,通报表彰张灵甫的“杀身成仁”。
1947年国共战争期间的张灵甫。(公有领域)
“如果早知道,我就要早一点嫁给他,这样可以多一点相处的时光。”
短暂的婚姻,王玉龄并不后悔,多年后她说:“如果早知道,我就要早一点嫁给他,这样可以多一点相处的时光。”
国民党政府曾在南京玄武湖岸为张灵甫立碑,1949年以后被推倒,“文革”时被红卫兵砸碎。
2003年,王玉龄在上海浦东玫瑰园给丈夫立衣冠冢,碑文是她题给丈夫的诗:
“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
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
孟良崮战役60年后,79岁高龄的王玉龄与儿子第一次来到丈夫在孟良崮殒命的山洞,她默默放上了一束花环。得知丈夫的墓将被建在山洞上,她说,“也给我留一个位置。”
王玉龄说,“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他在最痛苦的时候,在最无依的时候,我没有跟他在一起”,“我从来没有讲过,告诉过他我爱他,他死了以后,我一直后悔莫及。”“我一直很后悔,责备自己说,你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吝啬啊,连这样一句话都没有讲。”
王玉龄终身没有再嫁。
王玉龄与爱子张道宇合照。(公有领域)
亲人自杀 遗骨难寻
1949年4月,王玉龄携母亲、儿子去了台湾。后来她曾问中共国务院的人:如果1949年自己留大陆,大概能过几关?那人讲,“第一关你就过不了。”
张灵甫父亲张鸿恩受儿子牵连,1953年土改期间自杀身亡。幼弟张安忍(阁麟)和次女张慧君在文化大革命中自杀身亡。
1966年以前,张灵甫的儿子张居礼就因出身遭受刁难。“文革”开始后,被关进学校牛棚的张居礼,天天挨批斗、挨打,好几次也差点自杀。
后来长居大陆的王玉龄,只能借住亲戚家。她与张灵甫在南京的自有房产被中共侵吞,多年来,她一直在争取自己应属的财产权,等待中共归还自己的房产。2012年,已经84岁高龄的王玉龄说:“我已经等了快三十年了,我的生命已经没有再一个三十年可等了。”
2014年,有大陆网友披露,张灵甫的遗骨至今埋在山东省沂南县一户村民院中,该院落污秽嘈杂,遗骨就被埋在羊圈下方,任由踩踏。此消息后来得到张灵甫之子张道宇的证实,“多次前往沟通都是索要巨款”,至今无果。@*
网友披露,抗日名将张灵甫的遗骨至今埋在山东省某村一户村民院中的羊圈下方任由踩踏,得到张灵甫之子张道宇证实。(网络截图)
参考文献:
王玉龄,《我的丈夫张灵甫》
蒋纬国,《国民革命战史:抗日御侮》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
纪彭,《抗日名将张灵甫》
慕容莲生,《张灵甫:红颜宛转马蹄间》
海波,《抗日名将张灵甫命断中共特务之手》
李达弟,《恶魔毛泽东》
《广元晚报》
《外滩画报》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