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6月28日讯】从上周五开始,就进入了中国24节气中的夏至,下面来了解夏至时的传统习俗。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几乎到达了北回归线,在这个时候,北半球各地的白昼会达到全年最长。过了夏至,太阳的直射点就逐渐南移,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也开始逐日下降。
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也就是说,夏至开始之后阴气渐生而阳气渐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感受到了阴气便鼓翼而鸣,喜阴的药草半夏也开始出生在仲夏的水田里。
自古以来,夏至便是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时节,《周礼·春官》有记载说,夏至祭神,是为了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而夏至日也正是麦收之后,农人们既感谢天赐的丰收,又祈求能够获得一个好的“秋报”。
夏至这天,古代女子还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和香囊,为了驱散体热和浊气,防止生痱子。
俗话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所以夏至就到了家家户户普遍吃凉面的季节,这个时候新麦也已经成熟,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民谚还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的暑热,会让很多人食欲不振,而多吃些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很大的益处。
夏至过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出汗量和需水量也会随之增加。这个时候还要多喝些绿豆汤和淡盐水,以补充体内的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