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香港“反送中”相关报导中,一个屡被提及的话题是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能受到冲击。
根据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香港紧跟伦敦、纽约位列第三,依然是亚洲第一金融中心。香港能成为并且一直维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原因,最简洁的答案如香港立法会议员杨岳桥受访时说的:“仰赖于国际社会的信任,是信心问题,信心两字,代表一切。”
若要说香港被国际金融信赖的具体条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3月腾讯旗下媒体专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他表示至少有三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完整的法律体系──英国普通法(这种法律体系使得全世界所有市场经济,基本上都在一个法律背景下运作)。二、宽松的信息流通环境(金融是瞬息万变的,有阻碍不透明影响决策判断甚钜,这包括政府发布的信息、统计数字等,也包括媒体是主要的一块)。三、留住人才(包括生活条件、文化和教育、自然环境等,如北京雾霾影响健康令人待不下去)。
在3年前的这篇采访中,丁学良也使用了通俗说法来概括法律、信息、人才这三大因素以及其他重要因:“金融中心很重要的一点,是人家把钱放在你这儿放心,政府不会用什么方式来抢夺人家的财产。”
如今香港政府罔顾程序欲将“送中条例”强行过关,接受媒体采访的香港资深对冲基金经理人、曾担任全球最大型伦敦上市对冲基金Man Investments 地区主管钱志健从商业的角度评论:法案通过后,记者不能报导,分析师不能发布任何对中国不利的报告,他们可以用各种理由构陷你。你可能是华为的竞争对手,可能是中国研发的电动车的对手。一个从宾士(汽车公司)来的,从福斯汽车来的,即使不用入境,只要转机,他们就有可能被中国带走。而且中共与香港政府已经做过这种事,他们有很多不良纪录。
《经济学人》在封面故事〈香港的法治〉(The rule of law in Hong Kong)报导,“送中条例”已不是单纯的引渡罪犯问题,因为香港作为“一党专政的中国”与“自由全球市场”之间的脆弱桥梁,很可能因为这个条例的修正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中共是党治大于法治。
一个简单的事实,香港过去已经和20多个国家签订长期的引渡协议,这次的“送中条例”引发百万港人上街怒吼,归根究柢是因为不信任中共的法治。这一点其实国内民众心有戚戚焉。曾有中国媒体人投书台湾媒体表示,从辱母杀人案到四川中学生遭虐杀案,暴露出中国司法、警察单位本身就是非法的、不正义的以及压迫全民的利器。无数冤案让中国年轻人逐渐清醒,这不是司法问题,而是中共的党国体制。
所以不是香港民众“反送中”抗议会让香港失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是一旦“送中条例”被强行通过,最可怕的是在香港过境就等于身在大陆,没有任何跨国金融会把重要的人员、资金与业务放在一个随时可能被“合法绑架”的地方。
香港“反送中”是在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这个香港价值,当香港警察暴力镇压这些手无寸铁的香港市民时,7月20日中共金融委高调宣布“金融11条”等一连串所谓进一步对外开放金融的政策措施,被指有意推进中美贸易谈判,实际上还是骗取谈判的空头支票。香港发生的一切显示,中共毫无诚意遵循普世价值和国际通行规则。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