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来电?“藏字石”故乡发现神秘信号

2019年09月06日大陆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9月06日讯】中共历经22年筹建的直径为500公尺的超大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近日发现太空神秘信号。巧合的是,此地曾发现“藏字石”,“中国共产党亡”六个大字浮雕般突现石面。
9月5日,大陆媒体报导,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项目部宣布,首次探测到“快速射电暴”多次重复爆发,捕捉到目前全世界已知数量最多的脉冲。
科学家称,这个“宇宙深处的神秘射电信号”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目前已排除了飞机和卫星等干扰因素,后续交叉验证正在进行中。
据报,“快速射电暴”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天体。目前全世界已发布的不到100个,通常情况下,快速射电暴出现一次便再无踪迹,神秘莫测。
2015年,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首次探测到快速射电暴FRB121102的重复爆发,根据数据分析,这个信号源位于一个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的矮星系中。
2019年8月30日上午,FAST首次即时探测到来自FRB121102的脉冲。此后,连续多日,FAST每天探测到了数十个来自FRB121102的脉冲,仅在9月3日就探测到20多个。
FAST由此累积捕捉了大量的高信噪比脉冲,所探测到的脉冲数量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多的。目前,针对数据的交叉验证和进一步处理仍在进行当中。
FAST全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氹的喀斯特洼坑中,被誉为“中国天眼”。
FAST搜寻外星人
FAST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历经22年筹建于2016年9月25日完工启用,2019年开始搜寻外星人。
FAST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说,寻找外星人首先应该在银河系周围内进行,银河系有诸如火星、土星、木星等类似地球的不少行星,这些行星环境或许能孕育生命,“外星人可能就生活在太阳系周围的某颗行星上”。
朱博勤说,“中国天眼”的三大目标,是脉冲星、星际导航、中性氢,通过验收后,FAST的另外一个科学目标,是展开向全宇宙搜寻外星人。
据悉,2016年中共斥资12亿元人民币,在贵州平塘县建造直径为500公尺的FAST,新建的FAST望远镜将由4450个三角形面板组成。主要是帮助科学家寻找星系之外的智慧生命。
地理位置处于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的深处,周边地区没有重要的城市,相对贫穷,是可能探测外星信号的理想场所。
不过,英国着名物理学家霍金在生前,曾多次警告中共,不要接触外星人,企图与外星人接触“有点太过冒险”。
在贵州建造全球最大的“中国天眼”之初,霍金就警告中共停止该计划,他说,如此大规模的“天眼”,会更容易导致地球被外星生物发现,如果外星生物到达地球,那迎接人类的可能会是一场灾难。
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探测到的第一个可疑宇宙信号后,霍金获悉后,再次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但中方从未正视过。
外星人来电?“藏字石”故乡发现神秘信号
被视为世界地质奇观的“藏字石”也叫“亡党石”,“中国共产党亡”六个横排大字浮雕般突出于石面。(网络截图)
平塘县还发现“藏字石”
贵州省平塘掌布乡因发现“藏字石”而名闻天下,当时,中共媒体引述专家的话宣称,“贵州平塘神秘‘天书’,疑是外星人所为”。
专家还推测:远古时代,贵州地区是恐龙活动的密集区域,如果外星人曾造访过地球,那么平塘掌布河峡谷则有可能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一个观测点或实验基地。“恐龙蛋群”和“神秘天书”则有可能就是外星人留给地球的一份“特殊礼物”。
藏字石于2002年6月被发现,“中国共产党亡”六个横排大字,浮雕般突出于石面,字高1.52米至1.8米之间,字体大小相当,分布均匀实为罕见。
2004年8月2日,中共央视制作的专题节目《揭密“藏字石”》在央视首播,后多次重播。大陆各媒体都报导了该新闻,但都只提“中国共产党”5个字,隐去“亡”字。
之后,当地政府借“藏字石”开发以“救星石”为核心、“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2006年4月底,掌布乡风景区成了国家地质公园,景区门票上醒目地印着贵州“藏字石”图案。
根据中国着名地质学家们于2012年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藏字石”体积约100立方米。上面的字位于距今2.7亿年左右的二叠统栖霞组深灰色岩中,没有人工雕凿及其它人为加工痕迹。此藏字石事件被列为中国十大灵异事件。
事实上,“藏字石”也叫“亡党石”,被认为是上天示警:中国共产党即将覆灭,中国人退出中共可保平安。历史上凡要出大事前,上天必以瑞兆示吉或以凶相警世。
自2002年发现“藏字石”断面内惊现“中国共产党亡”,到2004年《九评共产党》横空出世,引发的三退大潮,截至目前已有3亿4千多万民众退出中共党、团、队组织。红祸当灭,这是早就注定的了。
(记者李芸报导/责任编辑: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