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9月15日讯】非洲猪瘟的蔓延和贸易战的雪上加霜,让中国大陆的猪肉价格近期直线飙高。为缓解猪肉短缺引发的民愤,地方政府绞尽脑汁,甚至启动了“猪肉战略储备”,但依然是杯水车薪。《纽约时报》发文分析称,猪的短缺正迅速成为中共政府面临的“全国性的危机”。
《纽时》的报导一开篇就引用了中共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示,今年8月份各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表明,中国大陆的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近五成。
为此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发出警讯,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态度更加迫切”的应对这个问题;另一名中共的高级官员则称猪肉问题“事关大局”;甚至有3个以上的地方政府为了应急已启动了“猪肉战略储备”,但这一切都无法解决猪肉严重短缺的问题,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只能抱怨“太贵了,太贵了,太贵了!我们买不起。”
报导指出,中共政府曾宣称,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不会影响国内的猪肉供应。但随着最新一轮关税于9月1日生效,中共政府正在对包括大豆、猪肉、海鲜和原油在内的美国产品加征额外的关税,而相关关税的大幅上升加剧了中国食品价格的上涨。
文章引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副教授、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专家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中国(中共)政府总喜欢说,中国能忍受贸易冲突带来的任何痛苦和影响,但他们疏漏不提的是,首当其冲承受痛苦的是老百姓。” 分析师们则估计,猪肉今年年底的价格可能会达到2018年时的两倍。
该文并分析了中国大陆生猪养殖现状和非洲猪瘟对这一产业造成的严重打击,以及由此给北京当局带来的严峻挑战。
2018年8月中国政府首次宣布非洲猪瘟在中国大陆多个地区爆发,从那以后全国各省陆续都出现了疫情报告。为了遏制住这种对生猪来说高致命性的瘟疫蔓延,当局甚至禁止农民用泔水喂猪;各地方官员们在爆发猪瘟的地方采取隔离措施和运输限制;警方开始抓捕贩卖受感染猪的人。
然而,中国大部份的生猪都是在中国数百万个小型的家庭后院养猪场里喂养的,有关机构制定的养殖安全卫生标准,一直很难在这些养猪场得到执行。
中共官方称,自去年8月初中国发生疫情以来,截至2019年7月3日,中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近120万馀头。但许多牲畜业分析人士说,官方数字并没有反映出疫情的严重性,因为大量的非洲猪瘟病例并没有上报给有关部门,导致许多受感染的猪最后进入了市场销售。农民们则透露说,在有些情况下,地方官员对发现的疫情“反应迟缓或不愿承认”。
报导表示,为了平息猪肉价格上涨给人们带来的焦虑,为即将到来的几个“重大节日”做准备,一些地方官员开始尝试一些“创造性的方法”。例如:温州市政府告诉市民,政府有足够的冷冻猪肉储备,可以连续4天保证每位市民每天买到50克猪肉;南宁市则告诉居民们,每天最多可平价购买一公斤猪肉;广东省则承诺,政府将把3100多吨冷冻猪肉投放市场。同时,为了鼓励农民重新开始养猪,中共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为建设或扩大养猪场提供补贴。
但严峻的现实是,中国大陆部份地区仍有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扩大养猪业很可能给瘟疫带来新的感染和传播机会。许多农民都知道非洲猪瘟的病毒仍然存在,感染的风险远未消失,因此无论政府出台什么样的激励措施,是否开始重新进入养猪业,还是要看农民自己的选择。
无奈之下,中共官媒已经开始宣传“猪肉还是少吃为好”,甚至让卫生官员出面宣传,吃太多猪肉会让人发胖,还会带来血管硬化的风险。
英国BBC中文网有关中国猪肉短缺的报导则指出,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和消费国,中国人平均每年要吃掉7亿头猪,猪肉在中国人肉食结构的占比超过6成。现在快速攀升的猪肉价格已让这个“无肉不欢”的国家民众感到压力,更引发了中国民众对于通货膨胀的忧虑。
中国农业和农村部发布的“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显示,今年7月生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2.2%,可繁殖母猪存栏更同比下降31.9%。
英国《金融时报》也报导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曾表示,非洲猪瘟引起的猪肉价格上涨可能破坏经济稳定和即将到来的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他甚至把增加猪肉产量称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为了完成这项政治任务,中共政府甚至将寻找出路的目光转向了海外。
据《中国中泰证券》研报,今年前7个月,中国猪肉进口同比大增36%。中国海关数据则显示,今年7月,全国猪肉进口数量为18.2万吨,较上一个月增长13.56%,较去年同期增长106.69%,即同比多进口了9.4万吨猪肉。根据数据,中国大陆今年前7个月累计进口的猪肉多达100万吨。
报导表示,虽然上述进口猪肉的数据看上去很可观,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