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这12件小事 透露你是个有品味的人

2019年09月28日职场/招聘信息
无论工作或生活,我们经常有机会跟各式各样的人交往。我们看一个人,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人,除了听对方如何描述自己之外,就是透过彼此相处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勾勒出我们对对方的印象。知名的专栏作家尼可拉斯(Nicolas Cole)分享了以下生活中的十二件小事,从这些小细节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品味。
1. 准时出现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你在约会中迟到了,那你将失去对方的尊敬。这其实没有太多的藉口,塞车什么的,都是可以预测的。任何约会,可以提早到是最好的。
还有一个重点是:如果你没有早到,那你就是迟到了。
2. 穿着要适当
生活中的这12件小事 透露你是个有品味的人
根据赴会的性质穿着打扮。(Rawpixel.com/Shutterstock)
也许有些人会说,任何场合盛装打扮,总是不会错的。但尼可拉斯不这么认为,总是盛装打扮跟总是穿着邋遢,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人没有好好的思考什么样的聚会场合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花点时间思考一下你将赴会的场合是什么性质,与会的人如何看待这场合。如果你能依照这样的思考装扮赴会的话,那就是得体的做法。
3. 记住小事情
美国十九世纪诗人威廉‧墨里斯(William Morris)曾说:“幸福的秘密在于你能对生活中的小事情真正感兴趣。”如果你能记住别人的一些小事情,那么对方将会觉得你是细心可靠的。
这就像你去便利商店买咖啡,店员问说:“请问是跟往常一样,要黑咖啡不要加奶油,对吗?”这样细心的店员,通常可以赢得老客户的心。
这样做还有另一层意思,让对方知道你有在听他说话,重视他。
4. 帮别人开门
尼可拉斯记得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每当跟母亲一起出门,遇到前面有门要开,他的母亲会先走到门边等,希望尼可拉斯可以帮她开门。尼可拉斯认为这是母亲对他的教导,教他要能愿意将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面。
5. 墙上的艺术品
试想一个情景:当你走进一间办公室,或某人的家里,你会想“哇,这个人真是有品味!”你如何装饰你的家跟别人如何评价你是相关的。这通常表示什么事物可以让你感动,你对什么感兴趣,还有你觉得什么东西必须每天出现在你眼前。 也就是说,你对事物的选择,透露出你自身的品味。
6. 你的鞋子
生活中的这12件小事 透露你是个有品味的人
个人的穿鞋风格透露你的个性。(图片来源:pixabay)
倒不是说你要买最贵的鞋子或最时髦的款式。你个人的穿鞋风格透露出很多你自己的隐私。一个人穿鞋的品味跟选择,通常反应出他的个性。比如,一位穿着老旧牛仔裤和衬衫,但却穿着一双很讲究的鞋子的人,那你马上可以判定这个人非常谨慎。
7. 记笔记的习惯
让我们来看看餐厅中的例子。有些漫不经心的服务生,在接受客户点菜时,没有拿出记事本将客户点的菜逐一记录下来。有些比较聪明的服务生,则会担心服务不周或对客户点的菜有所遗漏而拿出笔记作记录。
这样类似的情况经常在我们生活中发生,比如,我们有时会因粗心而忽略了朋友的提议;因粗心而忽略了老板要我们帮他叫一杯咖啡。因此,在生意场合,我们也不想因粗心而忽略了客户的要求,从而失去一笔订单吧!
随时作笔记显示出我们愿意将事情做对、而且做好。这是一种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
8. 桌面上的情况
我们的办公桌随时在向人展示我们的工作情况。比如资料夹随处放会让人看出你做事没有效率跟不善分类归纳。
反之,假使你桌面时常保持整洁,资料夹归档的井然有序,那给人的印象如何呢?
9. 花钱的方式
人该好好享受生活,没有错,但你花钱的方式其实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花在谁身上,在哪里花跟何时花。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这都很容易说明你是什么样的人。
10. 时间管理
你如何管理你的时间,你的时间都花在什么地方,也很足以说明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有将时间投资在你自己身上吗?或是你将时间浪费在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或无意义的事情上?
我们如何投资我们的时间,都充分说明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 吃些什么
你的身体就是你的庙。你都吃些什么以及你如何在饮食方面照顾你自己,都可以说明你对你自己身体健康的态度为何。这也可以说明你在意的是什么,是在意立即性的享受还是长远的身体健康。这显示出纪律性跟一致性,以及你懂不懂得善待你自己。
生活中的这12件小事 透露你是个有品味的人
你吃些什么食物说明你对自己健康的态度。(图片来源:pixabay)
12. 朋友圈
有句谚语说,“最常跟你在一起的那五个人,其实就是你生活的真实反映。”我们最常跟哪些人在一起,其实就是在说我们的生活圈为何,我们的信仰、目标跟价值观为何。
如果你想要遇到对的人,那你首先要跟对的人在一起。如果你想要提升你自己,那你首先要跟那些注重自我提升的人交往。
在工作中,我们希望自己能在上司或同事中成为焦点;在生活中,我们希望能受到亲友的重视跟关注。那么,就从上面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开始做起吧!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陈清竹)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