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怕了?中企疯狂囤积美芯片 月进口17亿美元

2019年12月06日时政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2月07日讯】美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过去3年里疯狂从美国进口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相关制造设备,月进口规模高达17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同时有中企在海外高薪挖掘技术人员,试图建立自己的芯片制造产业。但有分析认为,中共扶持起来的企业属于“暴发公司”,在DRAM产业领域缺乏深厚的技术根基,靠购买和挖角的手段很难让这些企业跟上科技时代的快速步伐。
彭博新闻社日前报导称,美国官方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过去三年来急剧加大了从美国进口半导体、集成电路与芯片制造设备的规模。美中爆发贸易战后,这个势头仍然不减。今年8月份和10月份,中企对美国芯片和相关设备的月进口量均高达近17亿美元。其中,华为和海康威视尤其突出。
有分析认为,由于中美贸易战有可能会演变为更广泛针对科技业的打击,中国一些需要采购高科技元件的企业“已真实感受到风险”。以华为为代表的一些中资企业因此采取了大量囤货的策略来应对美国政府“突如其来的禁令”。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贸易战和制裁,中共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投资。就在今年10月,在中共政府主导下,刚刚成立了总额290亿美元的新基金投资芯片产业,扶植以清华紫光为龙头的半导体产业。
不过,《美国之音》的相关报导指出,中国缺乏DRAM的生产经验、技术和知识产权,即使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在高性能半导体芯片和图像处理芯片等关键领域,中资企业仍然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
中共政府大力扶持的清华紫光,之前也曾试图建设DRAM研制基地,但没有成功;一度被视为中国有实力的DRAM制造商的福建晋华集成电路,也因剽窃美国的知识产权而在2018年10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现在几乎破产。
报导披露,目前中国仅有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建立的DRAM工厂和研发设施在大规模生产晶片,包括使用19纳米处理技术生产LPDDR4, DDR4 8Gbit的DRAM晶片产品。而这家公司为了弥补人才不足,在海外大规模招募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其合肥的工厂现有的3千名雇员中,有70%来自韩国和台湾。
长鑫存储技术公司甚至还从全球第二大DRAM制造商、德国的奇梦达(Qimonda)公司挖角,其中包括奇梦达原副总裁屈斯特尔斯(Karl Heinz Kuesters)也成为了长鑫公司的顾问。
报导引述物件分析公司(Object Analysis)首席分析师汉迪(Jim Handy)的评论称,“(长鑫)基本是奇梦达在中国的设计中心,只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资助而拥有一个崭新的工厂”,因此“他们能够使用奇梦达的所有知识产权。这让他们比中国其他DRAM 和闪存芯片(NAND)的新兴制造商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不过,半导体研究机构IC Insights负责市场研究的副总裁马塔斯(Brian Matas)却在电子工程网站发文指出,中国的芯片产业缺乏经验技术和知识产权,这样的“暴发公司(或国家)” 很难跟上科技时代的快速步伐,也无法对三星、SK 海力士(Hynix)和美光科技(Micron)构成挑战。
马塔斯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要想生产出在密度、性能和价值上具有竞争优势的DRAM设备极端困难。批量交付DRAM设备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拿到能够生产此类设备的机器难度很高,可能相当于冷战时期”。
(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