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2月18日讯】从公元7世纪中叶就有的“缂丝”,今年被台湾文化部公告为国家级无形文化资产,“重要传统工艺”项目。而台湾缂丝工艺家黄兰叶,被列为这项工艺的保存者,目前她在宜兰传统艺术中心,开设DIY教室,让民众体验织布的乐趣。
织布机“跨郎跨郎”,来来回回不断的穿梭,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来,不分年龄,都可以一起体验织布的乐趣,这里是宜兰传艺中心工艺家黄兰叶工作团队的“缂丝教室”。
小朋友:“就是要手脚并用,然后就是头脑要清楚,要让哪一手哪一脚,那你学会了没?应该吧。”
游客:“因为你有在用脑,你手脚都在并用,我八十二岁,(你有做过平织吗),没有,我有做过车绣,手工的车绣,(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跟平织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其实概念上都是一样,因为那时候花样也是我自己设计的。”
“缂丝”源自中国古老的织布技法,应该很多人没看过,所以黄兰叶老师才会远从台中来到宜兰推广,开设DIY教室,不定期到这边来授课。
黄兰叶儿子李志峰:“缂丝这技术远至唐代,但是这技术可能更早之前就有存在过,可是唐代开始有文献记载,从当时开始字画或书法,在清代的时候开始做我们的龙袍、皇袍在使用的技术。最大特色是通经断纬,跟一般织布那个通经通纬并不一样。”
从七世纪就有的“缂丝”,要到1970年代日本来台寻求代工,才让这项传统工艺在台湾复甦,而黄兰叶老师也在40多年职业生涯中,努力让日本缀织本土化。
黄兰叶儿子李志峰:“但是我们的缂丝,你可以看一下,它的纬线,在我们会随着我们的轮廓而断掉,断换下一个,断再换下一个,这就是所谓的通经断纬,这缂丝最大的特色就是这一个。”
光是学基本功,像是准备经线轴、挑色、染色和绘图等工作,就让李志峰跟着妈妈学了近二年时间,当了六年职业军人的他,选择回来接续,因为妈妈是台湾唯一的缂丝传人,这责任相当重大,所以从宜兰传艺中心开始,期待它能遍地开花。
新唐人亚太电视廖俪芬、台湾宜兰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