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江泽民在三峡埋“定时炸弹”毛泽东秘书曾坚决反对

2020年06月26日时政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6月26日讯】近日,重庆遭遇八十年来的最大洪水,加之暴雨持续侵袭,隐患重重的三峡大坝或迎来史上最大考验,引发舆论关注。专家指,三峡工程是前中共党魁江泽民,强行给中国人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毛泽东前秘书李锐和着名水利工程学专家黄万里曾对此坚决反对。
黄万里三次上书江泽民
着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因反对修建三峡大坝,曾被划为“右派”,遭到中共打压,遭遇了20多年的冤屈迫害。但他依然坚持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中共计划建设三峡大坝的消息传出后,黄万里给中共各级领导写信痛陈三峡工程的危害。
他先后三次致信给时任中共党魁江泽民,劝说千万不能修建三峡大坝,但都石沉大海,没有消息。
黄万里曾预言三峡大坝将会出现12种灾难性后果:1,长江下游干堤崩岸;2,阻碍航运;3,移民问题;4,积淤问题;5,水质恶化;6,发电量不足;7,气候异常;8,地震频发;9,血吸虫病蔓延;10,生态恶化;11,上游水患严重;12,终将被迫炸掉。
如今,前11项预言已经全部应验,最后一条也被认为是早与晚的事。
黄万里晚年病重昏迷中,仍喃喃呼吁:“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但最终带着无尽的遗憾于2001年8月27日去世,时年90岁。
黄万里的儿子黄观鸿日前接受自由亚洲采访时说,“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我虽然没有与他长期住在一起,但是我经常在回北京的时候听他谈到三峡,我也看到他给江泽民的上书。”
江泽民禁止李锐提意见
前水电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锐,是另一位极力反对三峡工程的中共体制内官员。李锐于2019年2月16日以101岁高龄去世,他曾担任毛泽东的兼职秘书,撰写了《论三峡工程》一书。
李锐在《我知道的三峡工程上马经过》一文中写道:“在80年代三峡论证时,黄万里两次到我家来谈他的意见,把他写的文章拿给我看,文章的标题是《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的原由简释》。”
黄万里是北京市政协委员,他曾在市政协会上正式提出反对修建三峡的报告提案:“三峡高坝祸国殃民,请决策停修”,附文是:“请安排争辩”。
黄万里的儿子黄观鸿说,当时父亲早就被排斥在外面了,当局不敢让父亲去参加论证,真理不怕见阳光,谬论才怕见阳光,他们根本经不起辩论嘛。
李锐的女儿李南央接受自由亚洲采访时说,父亲李锐当年也没能参加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如果父亲当初能参加,他就一定要把那些想让三峡工程上马的共产党官员全给驳倒。
三峡工程被中共官方称为“高峡出平湖”,违背防洪的基本原理。黄观鸿直言,三峡工程就是个政治工程。
1992年,中共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的2633名代表在表决三峡工程时,近三分之一的代表反对、弃权或未按表决器,创下了人大表决的历史记录。
对此,李南央回忆说:“我父亲就在住所后面的一条非常窄的夹道里徘徊,感叹‘怎么得了,怎么得了......’。”
李锐在《我知道的三峡工程上马经过》文章中写道:“三峡是我这辈子反对到底的一件事情。我跟我的外孙女忙忙说过:‘将来三峡出了事儿,你要记住,你的外公是坚决反对这个工程的’。”
1996年4月,李锐写了最后一篇关于三峡停工的文章。当时,江泽民禁止他再提反对意见。此后,李锐再没为三峡的事情写过文章和上书。
李鹏:江泽民主持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2009年完工。但历时17年、耗资2000亿元的三峡大坝投入使用后,长江的洪水却有增无减,中国自然灾害不断。大旱、高温、洪水、地震等灾祸频发。
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里记载﹕“江泽民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三峡坝址。1989年以后,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江泽民主持制定的。”
旅居德国的着名水利专家王维洛2011年6月1日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建三峡工程是江泽民上台后与李鹏之间的一笔政治交易。
王维洛说:“江泽民89年‘六四’之前,三峡是什么东西也许他还不清楚。但是89年‘六四’一过以后,他第一个在国内视察的就是三峡工程,他到那里去表态支持三峡工程。”
他强调:“如果没有江泽民的支持,三峡工程是上不去的。”
王维洛:三峡工程是火药桶 随时可能爆发
王维洛形容三峡工程是中共政府尽力摁住的火药桶,但随时可能爆发。三峡工程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远远超过核武器。而三峡工程是江泽民给中国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这颗定时炸弹爆炸之时,就是中国老百姓遭殃之日。一旦三峡溃坝,下游6亿人将陷入绝境。
自6月以来,中国南方遭遇特大洪灾,15省市共84条河流的水位超越警戒线,三峡大坝的水位超出防洪警戒线2.24米。王维洛近日提醒中国民众,要提早看好逃生路线,随时准备好逃生包。
黄万里的女儿黄肖路近日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警告说,南方水灾是“黑天鹅”,三峡大坝的防洪压力则是“灰犀牛”,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记者罗婷婷报导/责任编辑: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