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02日讯】习近平日前到深圳,强调要把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引擎,但根据当地民众反映,自从贸易战开打以来,工厂外移、倒闭,工业区日渐萧条。专家认为,这说明内循环不足以替代外销订单,七成企业选择外移。
有中国公民前往深圳宝安区实拍当地工业园区的景况,发现许多工厂捱过了疫情,苦撑到10月份,原本期待旺季订单能够逆转亏损,11月马上到了,订单还没来;有民众前往深圳松岗街道、龙华区,过去人山人海的景象不复存在,多处厂房空无一人,招工、找工的人都少了;网友提到,曾经是世界级代工厂的城市,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工厂倒闭。
深圳日益萧条 外移、倒闭潮袭来
广东某食品供销公司经理吴欣(化名)告诉大纪元,广东、深圳许多工业区普遍萧条,从今年4、5月到现在,比较明显的就是今年疫情以后,很多商户、酒店、门店、工厂,大量倒闭。连汕头那边做玉器、做珠宝的工厂,也倒闭或搬迁。
吴欣表示,大量的企业搬走,主要原因是工资贵,房租方面也居高不下,二、三手转租的厂房,房租不一定降得下来,企业很难维持。
从江西到深圳打工的农民工曾先生,从事家庭清洁服务业,对于景气好坏也深有感受。他说,今年很多行业都不大景气,他自己的工作,上半年感觉还影响不大,但是到了下半年,特别是十月份,感觉明显没有去年好。
“因为行业不景气,造成很多人收入不景气,就影响了我的工作、我的收入了,今年十月份的收入,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曾先生说。
厂商外移越南、柬埔寨 大量失业
吴欣提到,美中贸易战后,大量的企业移到了越南和柬埔寨,不仅外资企业,很多中国厂家也搬过去了。
他说,“现在招工也困难,现在很多厂商都转到越南和柬埔寨了,那边整个劳动成本比较低,加上现在美国制裁,很多中国制的商品,就受到限制,因此,包括很多中国厂家也搬到越南。”
曾先生说,工厂搬迁以后,对于底层打工仔的影响比较大,“很多普通打工的,都面临了失业,如果工厂没有了,低端打工的就业就麻烦了。”
外贸企业即使国外没单 也做不了内销
根据渣打集团10月27日公布2020年度大湾区调查结果,受到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与疫情影响,43%企业更积极考虑转移产能,另外有近25%受访企业出于其理由也考虑迁厂,合计有近七成企业正考虑将产能移出中国。
宏观经济学家吴嘉隆对大纪元表示,针对大湾区企业的调查结果,说明国外订单在流失,尤其是来自美国市场的订单在流失,同时,国内需求又填补不上来,“这反映内循环有很大压力,国内需求不足以填补国外订单的流失,企业衡量整个经营环境恶化,只能选择撤出。”
有做外贸的网友提出一个观点,外贸企业不做内销,是因国内订单质量很差,好一点的,可以收回九成的帐款,差一点的就血本无归,而且即使能收回九成款项,也要耗费极大精力,很没有效率,其它外贸企业即使没单,也不做内销的主要原因。
习推动大湾区 民众对未来感到悲观
两周前,习近平特地来了一趟深圳,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集会,他长篇谈话强调要建设深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习近平将深圳定位为大湾区“引擎”,是否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并且提供优惠政策?吴欣连说“没有”。
吴欣强调,美国主导的关税战和贸易战,使得中国制造成本垫高,当局提出以内循环来应对,但是民众并不看好。
吴欣说,“老百姓普遍比较悲观,最坏的情况就是内循环嘛,内循环以后就变成第二个朝鲜,所以说有这个担忧,回到人民公社、供销社的时代,对形势比较悲观。”
(转自大纪元/转载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