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成员国立场各异 RCEP难有实际效益

2020年11月22日中国禁闻新闻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3日讯】大陆媒体近期大肆宣传中共与14国达成RCEP贸易协议,声称是“多边主义的胜利”,然而专家却持不同观点,认为成员国间立场不一,加上2年后世事变化难料,协议难有实际效果。
11月15号,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洲及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这一协定覆盖的总人口、经济总量以及贸易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但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并不包括在内。
RCEP从发起到签署,历经了漫长的过程,从2012年东盟发起RCEP谈判8年内,各方总共进行了31轮的正式谈判,直到最近才签署。
签成后,大陆媒体声称“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影响深远”、“向一些有保护主义倾向的国家发出强烈信号”等,但外界仍对RCEP前景及各成员国间的合作提出质疑。
中华民国前财政部长、首位台湾驻WTO大使颜庆章表示,这8年间,整个区域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美国对中共采取了强硬的贸易制裁,这使得各成员国对于要和中共达成多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持保留态度。
前台湾驻WTO大使 颜庆章:“当然这个(美国)贸易制裁,形成RECP的几个国家跟(中共)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其实有相当的保留。而且一开始,在这个谈判的过程,虽然参与的国家多,但是各有各自的算盘吧,所以想要去追求自由化的程度是不高的。”
颜庆章认为,再加上中共从2015年起推动的“一带一路”的政策,近期获得的国际评价越来越低,就使得各国对于RECP区域贸易协议签署,并非那么热衷。
颜庆章:“ 这个贸易协定的谈判,它实际上来自于政治层面的考虑是很多的,一开头,这个大型贸易协议谈判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上最热衷的是中国,因为它是在铺成他这个世界大国的蓝图之一。”
自由主义法学家、中国问题专家袁红冰认为,签署RCEP的15个成员国中,明显可以分为三种立场不同的国家,他们会在此时和中共达成共同的经贸协议,其背后有中共急切想要签成的因素。
中国问题专家袁红冰:“中共想透过这协议,重新回到他所倡导的全球化时代,因为在全球化时代整个过程中,中共是获得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各国对中共几十年采取绥靖态度,中共想通过这样一个协议的签订,把整个国际政治带回到政治全球化进程中。”
袁红冰指出,习近平上台后,以“一带一路”作为中共极权主义向全球扩张的经济战略,实行以来,反而令国际社会从中共扩张的野心和威胁中警醒。川普总统2018年起主导美中贸易战后,紧接着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多个领域与中共脱钩,“一带一路”对于北京当局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计划,不得不变换花样,改以RCEP继续搞极权主义的全球扩张。
但由于各成员国间存在着政治立场的差异,袁红冰认为,可预见的将来,RCEP协议对促进区域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不会太高,甚至部分成员国之间还会有相当尖锐的对立。
袁红冰:“对中共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些协议要两年后才批准,国际政治两年后要发生什么变化都是未定之数。不同国家对中共暴政的态度是不同,甚至是完全相悖的,比如澳大利亚和日本刚刚签订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协议,协议的目的就是针对中共海上极权主义全球扩张的。”
近日,中澳之间也点燃了一场接近于美中之间的贸易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两国同属RECP成员国,恐难有实质互惠。袁红冰指出,看来中共大力吹捧的RCEP,恐怕只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益。
采访/骆亚 编辑/林岑心 后制/陈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