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8日讯】中国义乌2020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亮相的“网络身份证”引发争议。官方称以这种方式认证网民身份有利于保护私隐,但海外舆论担心当局会利用这种方式来强化对民众上网的监管和限制。
当地时间11月22日至24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举办。中共官媒宣称,博览会展示了许多数字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等,其中也包括所谓的“居民身份网络可信凭证”(简称“网络身份证”)。
据中国大陆媒体报导,网络身份证是由中共公安部下属研究所研发的所谓“权威网络身份凭证”。申请办理这种网证的人,需要向公安机构提供人脸、指纹及身份证晶片等生物与个人资料,经过公安部门核实后,再由官方设立的“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平台)签发。网民开通或使用APP等各种网上服务时,可以使用网证代替输入身份信息进行认证。目前,网络身份证已经正式在福建、广东等地开展试点。
(微博网页截图)
中共官媒宣传说,网络身份证具有所谓“保护个人私隐”、防止网上个人信息泄露的作用。
不过,广大中国网民却对官方推广这种网证的真实目的持着怀疑态度。有网民担心,网络身份证很可能会变成官方强化监控网民言论的“数码良民证”,将来官方可能会根据网民的言行来审核所谓上网资格。
自由亚洲电台引述分析指,近年来,中共不断在强化对国民通讯和网络讯息的监控,就在今年,公安部就曾经以“打击电讯犯罪”为由,侵犯所有人的通讯自由。以网警为中心的公安系统也不断膨胀,相信中共官方限制公民浏览互联网的情况会日益全国化、常态化、制度化。
亦有分析指出,有关技术涉及蒐集公民生物特征,存在伦理争议,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很难保证这些敏感资料库不会被黑客攻破。
(责任编辑:竺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