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2万亿基建计划惹争议 川普:史上最大经济创伤

2021年04月01日美国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4月01日讯】周三(31日),美国总统拜登推出2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计划。该计划将大幅增加企业税,以便获得资金来源,从而引发就业担忧。前总统川普(特朗普)和共和党人对此予以谴责。
大纪元报导,拜登3月31日在匹兹堡(Pittsburgh)说,“这是美国一代一次的投资,不同于我们所见过或做过的任何事情,”“它的规模很大,也是大胆的,是的。而且我们可以完成它。”
基础设施计划的重点内容
这份2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计划将6210亿美元投入到桥梁、道路、公共交通、港口、机场和电动汽车发展等交通基础设施中;向美国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4000亿美元的护理资金;为改善饮用水基础设施、扩大宽带接入和升级电网注入3000多亿美元;投入3000多亿美元建设和改造经济适用房,同时建设和改造学校;为美国制造业、研发和就业培训投资5800亿美元。
基于拜登政府的目标,该基建计划希望能改造20,000英里的公路和高速公路,并修复10,000座桥梁。该计划呼吁到2030年,在全美范围内打造一个500,000辆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全国性网络,并取代50,000辆柴油发动公共交通车辆。
此外,政府希望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美国人建造或修复50万套房屋,并更换饮用水系统中的所有铅管。该计划还旨在提供通用的、负担得起的宽带服务。
企业税将大幅增加 引发就业担忧
这项基础设施计划将大幅增加企业税,以便获得资金来源。这包括将美国企业税从川普政府2017年税收法案设定的21%提高到28%,取消所有化石燃料行业的补贴,并对公司用于向投资者报告利润的收入设立最低税率。
民主党对拜登的基础设施计划表示欢迎。民主党众议员布伦达•劳伦斯(Brenda Lawrence)在推特上说,拜登的计划是变革性的,包括修建道路、桥梁和交通系统;提供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废除铅管;创造高薪就业等。
但业界人士担忧,为企业增税会阻碍创造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
“政策制定者应该避免为创造就业和经济增长制造新的障碍,尤其是在经济复甦期间。”商业圆桌会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书亚•博尔滕(Joshua Bolten)周二表示。
川普周三针对这个基建计划将引入新的税收发表声明说,这将导致“历史上最大的自残经济创伤之一”。
他说,如果这个基建计划被允许通过,“结果就是将会有更多的美国人失业,更多的家庭破碎,更多的工厂被遗弃,更多的行业被摧毁,更多大街的店铺关门——就像4年前我接任总统之前一样。”
共和党人担心拜登利用基础设施计划推动“绿色新政”
拜登的这一计划将面临明显障碍。共和党人反对大幅增税,温和派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也对政府的大笔支出可能引发过高债务问题表示担忧。
“他们想进行另一个大规模的支出法案,这将包括额外的债务,还包括大幅增税”,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周二(3月30日)在当地的一次活动中说,“我认为这个新的民主党政府的方向是错误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共和党参议员凯文•克拉默(Kevin Cramer)表示,他愿意与民主党人就某些措施合作,如扩大公路信托基金或放松法规以降低交通项目的成本,但他补充说,他认为,拜登的基础设施计划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基础设施。
他担心,这一计划将被用来作为实现民主党的气候和税收等政策的党派目标工具。
共和党人表示,他们希望该方案将侧重于道路和桥梁等核心基础设施的需求,以及如何支付所需费用,而不是充斥着“绿色新政”(The Green New Deal)或拜登的气候变化议程中的内容。
上周,共和党人表示,他们反对拜登政府的基础设施提案的成本,并警告,不要将交通基础设施的核心优先事项从该计划中删除,而将重点放在气候变化和所谓的“社会正义议程”上。
共和党联邦众议员肯•巴克(Ken Buck)周三发表推文说,拜登的基础设施计划将带来加税;增加国家债务;实行(民主党的)绿色新政政策;取消就业;推进左派激进的种族议程。
共和党众议员米歇尔•菲施巴赫(Michelle Fischbach)周三也发表推文说,拜登总统的“基础设施”计划将增加税收,扼杀就业,并创造大量新的官僚体系来资助他们的绿色新政项目。菲施巴赫还说,民主党人想要数万亿的新支出,他们将为实现这一点而对家庭、小企业、农场和退休人员加税。
共和党参议员约翰•图恩(John Thune)此前在一个听证会上曾对拜登政府的加大支出所带来的债务问题表示担忧。他说:“什么时候我们会达到事情开始崩溃的临界点?这才是我真正关心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党派的人在真正谈论这个问题。”
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美国的债务风险。他们认为,高额的债务会抑制经济增长,导致更多的债务。
“我们应该非常担心”,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阿提夫•米安(Atif Mian)此前对《华盛顿邮报》说,“我们正在谈论的债务水平肯定是现代史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绝对处于一个临界点。”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