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6月10日讯】上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姜文华杀害该校数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事件,疑因另有内情。最新消息披露,王永珍曾剽窃姜文华的论文,之后又以姜文华学术成果不足将其解聘,由此引来杀身之祸。
6月8日,大陆微信群热传一张聊天记录截图,一位自称是复旦大学数学学院特聘教授姜文华同学的母亲爆料,姜文华的论文被王永珍署了名,王还利用职权迫害姜。
这位女士还指,她和姜文华的父母都认识,他们一家都是老实本分的人。现在大学里50岁这个年龄段,很多人是在大学老师扩招时留校的,其中一些人滥竽充数混进来,没有什么学问,玩弄心机却有一套,有点职权就剽窃老实、好学人的成果。
复旦大学数学院 8日深夜10点正式发布通告,称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遇害身亡,嫌犯已被刑拘。
此前的一天,6月7日14时52分,复旦大学数学院特聘教授姜文华持刀杀死了该院49岁的党委书记王永珍,当时王永珍正向姜文华宣布解聘决定。
上海警方通报,姜文华杀人动机是因考核不过关被解聘,故对被害人行凶。
网上流传姜文华被捕的视频画面显示,他满身鲜血,衣服破烂,双手被扣上,坐在一个办公室的门外。警察问他从哪里过来,姜文华镇定地说“从家里过来的”,并说出住址。
当被问到杀人动机时,姜文华说,有人编造“谣言”,并说,“在单位内受到很多陷害,受到很多恶劣的待遇”、“一直延续到现在”。
消息称,现年39岁的姜文华2004年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获美罗格斯大学统计学博士,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是第一届复旦校长奖获得者,2012年回国后,曾在苏州大学任职,但几年后不获续约。
2017年复旦大学引进人才,姜文华到复旦约定5年为期考核科研任务,2021年因考核不过关遭解聘。
事发后,复旦大学以网络维护为由,迅速关闭了数学院的官网。王永珍的个人简历则被全网屏蔽。就连姜文华的前雇主苏州大学数学院也迅速删除了和他有关的信息。
网上舆论普遍认为,复旦大学血案是“非升即走”,即中国高校推行的预聘─长聘人事制度之下,受到极限压迫的个体,给另一个个体带来的悲剧。
早在2012年,《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一书中,把高校青年教师比作终日辛苦劳作而又默默无闻的“工蜂”。“他们承担着大多数任务,但在资源分配中却无力到近乎失声……。”总之,他们普遍生存状态被归纳为“两大三低”──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地位低、职称低、收入低。
近年来高校广大青年教师整体生存状况继续滑落。2020年有报导称,“非升即走”──高校开启割韭菜战略,青年教师生存堪忧,教学与科研难两全,青年讲师被迫“画地为牢”,生存窘境的“待遇比肩农民工,晋升需要拍马搞关系”。
自由亚洲电台引述大陆某高校罗教授的话说,近几年来,国内重点大学大规模引进海归博士、博士后任教,定了很高的科研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成功申请到国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项目,如果到期不成功就辞退,所谓“非升即走”模式。
他说:“它有两种,一种非升即降。它是西部高校,尤其是一些相对比较差一点的学校,它会引进一些博士,给副教授的待遇,他们必须在第四年内选得上副教授。如果评不上,就降成讲师。”
罗教授说,“非升即走”模式一般只在985和211那种大学里面,那些博士来到学校以后,在6年内拿不到国家基金委的项目,那就评不了副教授,学校就会把你辞退。
另一位刘教授称,大陆学界充斥着严重的裙带之风,同时因为这套“非升即走”模式,衍生出学术造假的问题。
他举例,说教师须以6年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并申请到的资助项目数量为考核标准。但在国内,如果没有权力资源,学者们无论是发论文,还是申请项目都十分困难,绝大多数学者通过正途根本无法做到。
刘教授表示:“现在科研人员的处境还不如那个行政人员和政治辅导员。问题在于很多期刊人际关系是关键作用,所以现在逼得很多青年教师尽可能去找资源,膜拜那些掌控期刊的大佬。没有关系有钱也行,业内标准7、8万的都有,低的都要3、5万”。
在大陆微博上,署名“保持低调的杨博士”说:“非升即走”完全照抄国外高校体制里的tenure track。问题是国外评教授和副教授,并不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国内院士们宣扬的所谓搞科研“十年磨一剑”在“非升即走”一刀切政策下纯粹成为笑话,继续推广下去迟早会出更多类似的事件。
(记者李韵综合报导/责任编辑:祝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