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千年一遇”和“五千年一遇”的醉翁之意

2021年07月23日时政评论
郑州洪灾,当地官方救灾不力,但甩锅却很积极!
为了证明暴雨的“危害程度”,先是郑州气象局称此次降雨属于“千年一遇”。河南省水利厅可能是嫌这么说还不够给力,紧接着干脆升级为“五千年一遇”!
然而,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中国目前有严谨气象记录的时间仅70 馀年。郑州气象局哪年建的?1951年,至今不过才70年的历史,它怎么可能蒐集上溯近1千年的当地降雨资料?
往前推是民国,民国科技水平有限;往前再推是清代,连一个像样的气象局也没有,只有“观星台”;再往前推到明代、宋代,恐怕也拿不到郑州当地的详实的降雨资料来。即使部分零碎的古代文献记录,也不过是“天降暴雨”“如同瓢泼”这样的描述性历史记载,又何来具体详细的降水数据?
众所周知,科学强调的是:“不能证实,即为证伪”。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证实熟鸡蛋可以孵化出小鸡,就必然意味着是假的。如此这般,在没有科学依据、科学资料佐证的情况下,郑州气象局声称的“千年一遇”,岂不是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
其实,仅仅1949年之后,在郑州及其周边就发生过与7.20暴雨类似的极端天气。
一次是1958年7月,河南三门峡至郑州之间连降7日暴雨,其中降雨最强中心渑池县仁村,24小时降水量达650毫米,花园口洪峰达2.2万m³/秒,是20日洪峰的6倍,洪水冲垮了黄河铁桥,京广线中断14天,淹没村庄1700多个,耕地300多万亩;
还有一次是1975年8月,河南中南部特大暴雨,在暴雨中心驻马店,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3日降雨量为1605毫米,分别是本次7.20暴雨的2-3倍。
仅就这两次暴雨而言,所谓“千年一遇”也是不能成立的。
至于“五千年一遇”的说法就更离谱了。
据严谨历史文献测算,中国从现在上推五千年,应处于新石器时代。那会,中国的祖宗们还在“玩石头”“糊泥巴”,处于野蛮的部族时期,母系社会。那个时候他们怎么可能有本事记载当年发生在河南郑州地区的“降雨量”?
可见,不论是“千年一遇”还是“五千年一遇”都不过是凭空扯淡。
但堂堂郑州气象局和河北水利厅之所以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我想绝非是因为缺乏科学常识,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次郑州洪灾,惨况空前,损失重大,事后必有追责的问题。而要追责首先就得明确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试想,如果此次洪灾真的是“千年一遇”甚或“五千年一遇”,那当然系天灾而非人祸,既然是天灾,那就属于人力所不可控的范围,即使死人再多,损失再大,也无伤政府的脸面,对乌纱帽的影响也要小的多。可见,是不是“千年一遇”甚或“五千年一遇”绝非一桩小事。我想,这也是当地有关部门抛出“千年一遇”和“五千年一遇”的醉翁之意吧。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