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选择从阿富汗撤军的方式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公共政策失败,不仅对美国和阿富汗人民,而且对自由世界也是如此。同样令人痛心的是,尽管美国长期参与,尽管美国提供军事装备和训练,但阿富汗没有一个机构能够显示领导力和力量,或协调对这一邪恶和危险的伊斯兰极端分子恢复其专制独裁统治的轻微抵抗。
现在,世界可能会看到一个基地正在形成。恐怖主义从该基地开始,向全世界蔓延,而喀布尔将加入新兴的北京—莫斯科—德黑兰敌对独裁势力轴心。
多年来,每当我与阿富汗移民交谈并关心他们国家的发展时,我都会问,阿富汗是否曾经处于和平时期,并充满希望。
每个移民无一例外地提到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国王(King Mohammed Zahir Shah)实行民主统治、国家和平、经济进步、妇女日益解放以及教育普及的时代。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将其称之为黄金时代。
1965年,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在阿富汗喀布尔。1973年7月17日,他被他的姐夫和堂兄穆罕默德‧达乌德‧可汗罢免(Mohamed Daoud Khan)。(AFP via Getty Images)
这一改革时期始于1963年,当时国王解除了独裁总理、他的堂兄和姐夫萨达尔‧穆罕默德‧达乌德‧可汗(Sardar Muhammad Daoud Khan)的职务。
但10年后,当国王去伦敦做眼科手术,并在意大利休养时,达乌德报仇,夺取政权,宣布成立一党制共和国。
达乌德在1978年的军事政变中丧生,随后是苏联的入侵、共产主义傀儡政府、内战,以及塔利班独裁统治。
在乌萨马‧本‧拉登的领导下,基地组织对包括美国大使馆在内的各种目标发动了袭击,最终导致了9‧11的悲剧。
作为正当的报复,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推翻了塔利班政权。
2002年,阿富汗新政府在喀布尔举行了大集会。
但是,尽管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国王得到了阿富汗代表的大力支持,美国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身上。根据一份报告,他不得不在美国的要求下公开放弃任何君主制领导权。
卡尔扎伊的命令从来无法在地方上实施,后来他经常被嘲笑为“喀布尔市长”。
他由阿什拉夫‧加尼接任,后者离开总统府,在塔利班挺进喀布尔时逃离该国。
2002年,布什政府阻止国王回国,拒绝了统一国家、实现阿富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稳定与进步的最佳机会(除了在沙阿早期统治时期)。
虽然国王年事已高(他于2007年去世),但作为一名君主,他本能地意识到,他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确保他的继任。
他的儿子艾哈迈德‧沙阿‧汗(Ahmad Shah Khan)王储最值得称赞的是,他从未表现出任何权力野心,这是立宪君主的良好先决条件。
但是,由于美国未能支持国王,以及最近从阿富汗撤军,暴露出严重缺乏战略思维。事实上,它对待阿富汗的方式与之前的英国相似,只是略有不同。
美国是一个讲英语的善良大国,一个法治国家,她从不渴望建立一个世界帝国,也许是因为她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土地。
但是,在独立战争中失去殖民地的乔治三世国王的阴影仍然奇怪地笼罩着美国的外交政策。
身穿加冕袍的乔治三世国王。(By Allan Ramsay, 1765. Public Domain)
美国将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非常明智地认为,如果二战后不保留君主制,日本将无法治理。因此,他拒绝下令审判王帝的战争罪行。然而,美国在帮助各国民主化时,有时倾向于拒绝君主制的概念。
尽管美国宪法模式在出口到这个独特的热爱自由的环境之外的土地时,曾多次陷入专制主义。
其中一个例子可追溯到1851年的法国。尽管第二共和与总统关系很好,但拿破崙三世仍然将其转变为独裁统治,直到1870年被推翻。
但是,已经出口到全球的君主立宪制民主模式运作良好。
所有其它的五眼伙伴,美国盟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内核——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拥有一个合法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
同样重要的是,两个最稳定的阿拉伯国家都是君主制国家:摩洛哥和约旦。
因此,我们有必要问一问,美国对君主制的偏见是否掩盖了其在国际环境中的决定,特别是这种制度可能使阿富汗这样的国家更强大。
很难想像,在那样的体制下,阿富汗会有一个完全未经考验的哈米德‧卡尔扎伊上台执政。
从喀布尔撤退也不会处理不当,不会仅仅是向塔利班投降。
作者简介:
戴维‧弗林特(David Flint)是一位名誉法学教授,以领导澳大利亚人立宪君主制(Australians for Constitutional Monarchy)和担任澳大利亚广播局(the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Authority)局长而闻名。他还是澳大利亚新闻理事会和世界新闻理事会协会的前主席。
原文“Afghanistan Response: Does the Shadow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Still Hang Over US Foreign Policy?”刊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