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吴谢宇表现太从容 弑母真实动机未暴露

2021年08月26日社会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8月27日讯】吴谢宇在同学的眼中“性格温顺”,在老师眼中“始终完美”,亲戚们对他寄予厚望,没人想到这位北京大学的“学霸”会残暴地杀害自己的生母。吴谢宇弑母案一审宣判死刑。吴声称自己杀母是为了让她“解脱”,但心理学家指他是高智商犯罪,其在法庭上的表现太从容,说明他并未暴露杀母的真实动机。
当地时间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中级法院对吴谢宇弑母案发布一审宣判。法庭判定吴谢宇犯有蓄意杀人、诈骗、买卖身分证件等罪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零3000元。
根据福州中级法院发布的公告,吴谢宇最早产生杀害母亲谢天琴的念头是在2015年上半年,并于同年7月10日17时许实施了自己的杀母计划。他事先网购了作案工具,趁母亲回家低头换鞋子的时候,持哑铃杠连续猛击谢天琴的头面部致其死亡。其后,他用床单、塑胶膜等覆盖物将母亲的尸体包裹了75层,还放置了活性碳包和冰箱除味剂。
事后吴谢宇出逃异地。他在电话上欺骗亲友说,自己作为交换生要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交流学习,母亲将陪同他一起前往美国。他还先后以需要生活费、学费、财力证明等理由,骗取亲友144万元,并用这些钱大肆享乐挥霍。为了隐匿自己的真实身分,他购买了大量虚假的身分证件。
在长达三年的潜逃生涯里,吴谢宇白天在某教育机构教英语,晚上在酒吧坐台、陪酒,过着放纵任性的生活,直至被警方抓捕归案。被捕后,吴谢宇对自己杀母的事实供认不讳。
有陆媒采访了吴谢宇的大学同学、老师和亲戚,结果意外地发现,在吴谢宇的亲友眼中,他始终是一个堪称“完美”的优秀学生。
吴谢宇的大学同学接受陆媒的采访时表示,对他最深的印象是“性格温顺”;而吴谢宇的一位老师告诉媒体:“学校里优秀的学生很多,但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粗心或者害羞,但吴谢宇始终完美。”
不过,陆媒的报导也指出,这一切或许只是吴谢宇处事的伪装而已。吴曾经说过,他有能力看透任何人。遇到事情,他会在旁边观察,觉得一次两次就能看透别人的心态。
吴谢宇舅舅则对媒体说,“小宇从小非常非常非常完美,听话,学习成绩又好,还尊敬长辈,孝顺家人。我们一家人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
他坦言,当初警方宣布破案时,他一直都不愿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现在亲戚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原谅吴谢宇。吴谢宇当初从亲戚们那里骗走了100多万元。
媒体对此案的报导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样一个人人看好的北大高材生,怎么会突然就变成了残暴杀害自己亲生母亲的恶魔呢?人们都对这个残酷的事实都大为震惊,也都十分困惑。许多人在追问,这个北大“学霸” 究竟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母亲?他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在法庭上,吴谢宇充分展现了他的高智商。他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引经据典、逻辑严密地讲述了自己的心理变化。他声称,2009年父亲病故后,自己陷入了恐慌,时常觉得自己身体也出了问题,生怕会走上父亲生病早逝的老路。这让他开始变得悲观厌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他说,自己曾经给自己设计了很多种死法,甚至去过一家酒店的顶楼尝试自杀,但最终没有下定决心。因为他想到,“如果我自杀了,我妈该怎么办?她本来就过得挺苦的。”
他声称,父病故后他发现母亲谢天琴的生活已“失去意义”,母亲很痛苦,会写一些话在纸上,比如“我要去陪你”。他形容母亲的情绪很悲观,那个状态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随时会郁郁而终”。
他还声称,虽然自己曾尝试开导妈妈,许诺将来会给妈妈美好的生活,但并没有任何作用,于产生了杀害母亲的念头,想让她早日“解脱”,去和父亲“团聚”,并准备杀死母亲后自己再自杀。
但事实是,吴谢宇在完成了杀人的行动后,他十分仔细地对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还清理了作案痕迹,然后安装了监控设备,他并没有自杀。对此,他解释说,当时看到现场的惨状让他觉得“好可怕”,因此临时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他在庭审中几次强调非常爱自己的妈妈,杀人的动机就是为了让妈妈解脱。
不过,心理专家武伯欣接受陆媒采访时分析指出,吴的陈述符合犯罪心理学上罪犯对自己犯罪行为合理化的心理,但他并没有暴露真实的杀人动机。他的表现太从容,如果弑母的真实动机被深挖出来,他的心理的防线就会彻底瓦解,他在法庭上“可能会痛哭流涕下跪了”。
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专家李玫瑾也对媒体表示,吴谢宇并没有如实地说出真实动机,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是一个高智商的犯罪人,“他的聪明让他绰绰有馀地应付现实、应对各种人。但他的内心是空的,空到没有灵魂”。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