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继领英之后,“鉴于中(共)国日益具有挑战性的商业和法律环境”,雅虎宣布撤出中国。事实上,进入2021年,多家跨国公司相继撤离。例如:韩国三星集团从浙江宁波的造船厂撤资,东芝大连面临清算,爱立信将在南京市的研发中心剥离给合作伙伴叠拓(TietoEVRY),松下将关闭其在上海的电池厂;而IBM被曝全面关闭其在中国的研究院,德国机电巨头德亨电机(Hanning)被曝撤离深圳,将产品线迁移至印度工厂,等等。
另一方面,10月20日,中共商务部称,1至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FDI,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金额8,59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同比增长19.6%是什么意思呢?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FDI大幅下降42%至8,590亿美元,为15年以来低点。与此同时,中国的FDI逆势上扬,达到1,630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也就是说,2020年中国FDI跃居世界第一之后,2021年再创历史新高。
10月12日,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信心满满地设立了个庞大的目标:“十四五”期间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000亿美元(“十三五”为6,989 亿美元)、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比将达30%。
外资巨头纷纷撤离中国之时,中共宣布FDI高速增长,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FDI数据在中共手里,本文无法证实其真实性。但是,如下三个事实,能使人合理质疑中共所称其FDI第一的含金量。
其一,官方曾称“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可能被大大高估”
迄今,中共官方统计仍在使用“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这个概念。实际上,这一指标没有反映出外商投资企业终止运营、资产折旧以及撤资等情况。由于中共没有进行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统计,显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高估了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例如,据专家测算,截至2003年底,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约为2,500亿美元,仅为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14亿美元的一半。早在2004年12月7日,时任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称,虽然中国近两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数量连续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被大大高估,中国人均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应长期坚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政策目标。
即使今天,中共仍在千方百计吸收外资。截止今年9月,根据官方数据,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2.5万亿美元,但存量有多少呢?这仍是个大问题。目前虽然无法准确计量,但其数值肯定大大低于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某种角度讲,存量的大小才能更有效地揭示中国FDI的真实状况。
其二,“假外资”
“假外资”,是指国内资本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出境外,取得外资身分后,再返程回流到境内的投资。有人将其比作“披着‘洋皮’的‘财狼’”。由于“假外资”主要绕道香港以及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及萨摩亚等离岸金融中心(自由港)进入内地,而国际自由港和离岸金融中心,对资金转移又无任何限制,且对客户信息资料高度保密,导致业务不透明,难以准确判断“假外资”的数量。一般只能根据上述地区名义上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来估算“假外资”的规模。“假外资”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早在1995年,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中国所吸引的外商投资中,约有20%属于国内客商的“返程投资”。而2004年6月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则认为,中国“返程投资”的规模被大大低估,其占中国对外发布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的26%至54%,平均比例约为40%。国内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我国每年实际利用的外资中,约1/3是国内资本‘留学’后形成的‘假外资’”。
知名学者程晓农2013年撰文指出,从1997年到2008年,在中国引进的外资当中,来自工业化国家的外资每年稳定在210亿到250亿美元左右,但是,来自香港、澳门以及9个小岛国(离岸金融中心)的外资却逐年快速增加,从2002年的202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673亿美元,占中国引进外资的比例从38%上升到73%。
的确,香港是内地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见表一)。香港本地老企业对国内的大规模工业投资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中期大致告一段落;进入21世纪以后,香港对大陆的投资往往更多地来自大陆在港设置注册的“企业”,这些“企业”多从事贸易、房地产等等,而不是工业。香港对内地直接投资相当部分是“返程投资”。2020年陆媒《财经》刊发的《香港在经济上对中国内地有多重要?》一文说,“我们的测算数据可以说明这个情况,1998年-2017年,途经香港的返程投资,占到香港流入内地直接投资数量的平均值为44.8%。”
另一方面,自从主权移交之后,香港成为了内地洗钱的最佳场所。美国《新闻周刊》2013年12月援引全球金融诚信机构研究报导,2002至2011的10年间,中国是世界上赃款外流最严重的国家(为1万亿美元以上),约占全球总额的六分之一。而2012年至今,即使按占GDP的2%这一较低水平来估算,中国的洗钱金额每年在1万亿-2万亿人民币之间。这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流向香港或经香港中转。这些构成了香港“假外资”汹汹而来的背景。
2012-2021中国FDI若干数据
注:为2019年1-10月数据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 http://data.mofcom.gov.cn/lywz/topten.shtml
注:为2019年1-10月数据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 http://data.mofcom.gov.cn/lywz/topten.shtml
其三,外商撤资潮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外资大规模流入中国的同时,外商撤资也几度起潮。约从2007年开始,一方面,由于中共取消了一些外资优惠;另一方面,中国土地、劳动力、物流成本上升,大量港资企业相继撤出中国大陆,转移至越南、印尼等国。同时,金融资本也在撤离。
2013年9月3日,美国银行悉售建设银行约20亿股H股,套现110多亿港元;至此,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外资战略投资全部“撤退”,陆媒《21世纪经济报道》称“这或许也标志着过去10年来外资金融机构争相投资中国银行业的时代已经结束。”
撤资潮中,李嘉诚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人物。自称“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嘉诚从2011年就开始不动声色地撤离在中国的资产组合(从2013年至2017年,在内地和香港总共出售了1,100多亿港元的资产),并大举投资欧洲。李嘉诚之外,刘銮雄、郑裕彤、张松桥等香港商人也都抛售在内地的房地产。
美中贸易战,更是迫使大批台商包括台达电、英业达、嘉联益、宜进、巨大、广达等制造业者加速撤离中国。尤其,郭台铭在美国、印度投入巨资建厂。
日企进入撤离行列。2020年瘟疫突起,日本政府在2020财年中增加了2200亿日元的预算,帮助创造一个鼓励日企回到日本本土生产的计划,其中235亿日元被计划用来鼓励日企将生产线从中国向东南亚扩散。根据《亚洲时报》的数据,当年大约1,700多家日本公司和制造商从中国撤资。目前,撤出或部分撤出中国的日本知名企业包括:光学与成像行业巨头奥林巴斯(Olympus)、电子制造商欧姆龙(Omron)、三菱(Mitsubishi)、东芝机械(Toshiba Machine)、爱丽思欧雅玛公司(Iris Ohyama)、运动产品公司亚瑟士(ASICS)、夏普(Sharp)、尼康(Nikon)、索尼(Sony)、任天堂(Nintendo)等等。
韩企“东南飞”。今年9月14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家外资造船厂,宁波三星重工在经历了26年的风雨后终于划上了句号。之前,2019年10月,三星电子宣布关闭广东惠州工厂,这也是三星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2020年3月和8月,三星分别宣布关闭位于苏州的LCD生产线和最后一家电脑工厂。
除三星外,SK今年6月出售北京SK大厦(SK集团中国总部),9月宣布将在中国的汽车租赁业务出售给日本丰田;LG,去年出售位于北京繁华商圈的LG双子座大厦,今年3月正式对位于江苏崑山的法人进行了清算,将车载信息娱乐配件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海防市;现代汽车也在忙着挂牌出售位于北京的第二工厂,此前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已经由中国理想汽车“接盘”。此外,2018年10月,乐天旗下连锁超市乐天玛特将中国的93家门店出售给物美集团,彻底告别中国市场,距离2008年在北京开出中国首店正好过去整整10年;另一家韩国连锁超市易买得也几乎同时宣布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美企也在撤离。今年5月,彭博社报导全球第二大基金管理巨头、美国的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 Inc.)宣布将撤离中国,震惊了金融市场。4月,全球最大的食品零售商沃尔玛,在一个月之内一口气关闭了6家中国大陆的门店(沃尔玛已在2019年至少关闭了16家门店,在2020年关闭了7家)。而包括蘋果、微软、谷歌、戴尔、惠普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公司,也在将生产线迁出中国。
结语
“假外资”和世界500强企业可以说是成群结队撤离中国,深刻揭示了中共所谓“FDI世界第一的”含金量问题。而中共拒不进行“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统计,只使用“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这个概念,这就是人为地制造迷雾,让外界难以看清中国经济真相,诱惑外资进入。但是,在中国经济衰退、当局向左转、全球供应链重组以及国际经济环境逆转的四重打击下,即使中共想方设法能够争取到一时的“FDI第一”,也是不能持续的。如同在沙滩上画画,潮水一来,什么都荡然无存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