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2月22日讯】“八孩母亲”引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拐卖婚姻犯罪的事实,并将徐州丰县推到风头浪尖。大陆自媒体人翻阅了《江苏省徐州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得出了一个震惊的现实。
结果显示,徐州乃至苏北的乡村,有大量省外户籍女性。其中丰县乡村的2,370名省外户籍女性中,85%的迁移原因是疑似设计拐卖的所谓“婚姻嫁娶”。 即使在册的外籍人口,徐州也没有对得上“小花梅”身分信息的记录。
大陆知名财经自媒体“吴晓波频道”21日发表署名“巴九灵”的文章,分析了徐州市2010年的“跨省流动人口”数据,并对比当年江苏全省乃至全国的人口普查资料,发现了很多异常。
文章称,2010年,共有123,364人常住徐州但户籍在江苏省外(“跨省流动人口”),其中61,878名男性,61,486名女性——男女数量基本平衡。
但这很不正常,因为跨省流动多是外出务工,向来以男性居多。当年全国共有跨省流动人口8,587.6万人,其中男性4,835.7万人,女性3,751.9万人,男性比女性高出近三成。江苏全省的省外户籍人口737.9万人,男性也比女性高出两成多。
此外,在徐州的市区和镇上(务工主要地点),省外户籍人口也是男多女少。但乡村则恰恰相反。
以丰县为例,丰县镇上有2,862名省外户籍男性,2,032名女性。乡村有510名省外户籍男性,而女性则高达2,370名,男女比例18∶82。
丰县乡村的情况并非特例,在徐州各县、县级市中并不特殊,甚至更有甚者。例如宿迁市沭阳县的乡村,有省外户籍男性293人,女性3,527人,相差12倍。
但江苏乃至全国的乡村并非如此。数据显示,全江苏的乡村地区,有省外户籍男性108.9万人,女性则为94.5万人。全国所有的乡村地区,外籍人口男女比例57:43。
为什么徐州乃至苏北的乡村,省外户籍女性如此之多?
人口普查统计直接显示,丰县乡村的2,370名省外户籍女性中,2,013人(85%)的迁移原因是“婚姻嫁娶”。但一般来说,婚姻嫁娶是长期的,往往对应着“常住且已落户”的情况。但诡异的是,这么多女性因婚姻来到苏北,户口却没有随之迁移。
徐州没有小花梅
此外,徐州当地的少数民族人数也快速增加。文章引述《徐州市志》的信息显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徐州市只有18个少数民族。而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徐州已有47个少数民族,其中1,984人分布在乡村。至于丰县乡村,有111名少数民族男性,222名少数民族女性,多从云、贵、川流入。
学者陈业强在《怒江傈僳族妇女跨省婚姻迁移研究》一书中记录:福贡县从1988年到2009年共有4,005名妇女外流,被拐卖外流的妇女有1,750人,超过四成。
傈僳族在徐州只有27人,2男25女,全部居住在乡村地区。但丰县却没有傈僳族人。
早前,徐州官方曾通报“铁炼女”事件,称“杨某侠原名为小花梅(父母已故),云南省福贡县亚谷村人”。由于亚古村是一个傈僳族村落,很多人由此认为小花梅是傈僳族人。
但亚古村也有怒族和汉族居民。根据丁香医生《偶尔治愈》对亚古村的走访:“亚谷村多位村民回忆,小花梅和妈妈都是怒族。”
人口数据显示,全徐州的怒族共有31人,16男15女,乡村地区1男5女。其中丰县乡村有1名怒族女性。这名怒族女性就是“小花梅”?
据前调查记者邓飞公布的“小花梅”的结婚证照片,上面显示:扬庆侠,出生日期1969年6月6日。据此推算,在201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标准时点,她应该是41岁。以及,发证日期1998年8月2日,那么她应该在此之前就已来到丰县。
但据《江苏省徐州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31名在徐州的怒族人里,40-44岁年龄段无人。
文章因此认为,“也就是说,至少2010年人口普查里,徐州市没有对得上小花梅身分信息的记录。”
事实上,早前买下“徐州八孩母亲”的董志民结婚证曝光,照片上的女子长相与“八孩母”明显不符。 让外界相信“小花梅”另有其人。 许多中国网友怀疑董志民先后“买”了两任甚至三个女人,真实的“小花梅”已经遇害。
(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