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中共对欧洲玩火却难灭火

2022年02月22日时政评论
2月19日,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视频发言似乎有所降调。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当天,习近平与普京会晤后,中俄联合声明直指北约,相当于对美国和西方下了战书。两周后中共真的反悔了吗?
2月16日,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曾试图与欧洲修复关系,法国的声明却说,“继续重新平衡欧中关系”,与中共所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反差明显。
中共跟随俄罗斯“反对北约”,却指望与欧洲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在缺乏逻辑。中共眼看玩火失控,王毅的发言可能想灭火;然而,中共烧的这把火不容易灭,王毅表面似乎有所放软,实际没打算真的撤火,中共党媒泄漏了新一轮的误判。

王毅是真降调吗?

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视频发言一开始就称,今年的焦点是“无力感”,“反映出各国对现状的深度困惑,对前景的普遍担忧”。
2月14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官方网站发布了《慕尼黑安全报告2022: 扭转局面——忘却无助》(Munich Security Report 2022: Turning the Tide – Unlearning Helplessness)。报告探讨了面临众多全球挑战时出现的“集体无助感”,包括“看似永无止境的冠状病毒大流行”、“日益明显的气候变化威胁”、“相互关联的世界令人烦恼的脆弱性”,“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面对迫在眉睫的威胁,人们普遍感到无助”。报告认为,“虽然挑战是真实存在的,但解决这些挑战所需的工具和资源实际上是可用的”,跨大西洋领导人“有机会扭转局面”。
慕尼黑安全会议讨论如何“扭转局面”,王毅却偷换概念,把重重危机之下人们的“无助感”,改成了“无力感”。这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吗?
王毅承认“世界确实再次面临分裂和对抗的风险”,但将责任推给“个别大国”正“制造阵营对立”、“脱钩筑墙”,并老调重弹“多边主义”。
白宫刚刚发布了《美国印太战略》,明确排除了中共的参与。中共应该清楚,再对美国喊“多边主义”已经没什么意义;因此,王毅呼吁“中欧必须发挥作用”,“把握住中欧全面战略伙伴这一定位,不因一时一事而动摇”。
中共把中美关系搞对立后,若再把中欧关系搞成对立,中共的国际空间就更小了。王毅试图挽回中欧关系,并希望“求同存异”,但王毅也亮出了底线,即所谓“不干涉内政”。
习近平和马克龙2月16日通话时,马克龙提出“鼓励中方解除对立陶宛的制裁,通过对话提出中方的要求”,并“特别提到了强迫劳动,对新疆局势表示关切”;还提醒习近平“中国采取的卫生措施对法国和中国社区的影响”。这些都被新华社省略了,应该都属于王毅所说的“不干涉内政”。
王毅呼吁中欧合作,实际并非真的放软,而是把欧洲报告探讨摆脱“无助感”,故意说成“无力”,到底何意呢?
杨威:中共对欧洲玩火却难灭火
2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ladimir Alexandrovich Zelensky)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中共外长王毅仅通过视频发言。(慕尼黑安全会议官网)

党媒透露了中共的重大误判

2月17日,新华社报导《慕安会:全球面临多重挑战 西方感叹“集体无助”》 。文章称,18日至20日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主题是“摆脱无助感”,“寻找解决地缘政治安全、全球公共卫生、高技术领域产业链等多重危机和挑战的方案”。
文章引用某“专家”的话分析,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大幅下降”。文章还称,俄方官员不会参加今年的会议,并引用“分析人士”的话说,乌克兰问题难以解决,欧洲在战略安全方面的“无助感”只会有增无减。
新华社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之前,就认为俄乌危机令欧洲“无力”应对,“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大幅下降”。
慕尼黑安全会议之后,2月21日,新华社又发表《特稿:慕安会无果而终 西方力不从心》。文章称,“俄政府未派代表团出席,会议未能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开出任何良方妙药,而这恰好印证了今年会议的主题——‘无助’”。
文章断言,“当今世界面临各种紧迫的全球性挑战,西方已无法单独应对”。
新华社的特稿及时附和了王毅的发言。文章也对《2022年慕尼黑安全报告》断章取义,认定“在多重危机挑战的影响下,西方国家感到力不从心,失去把控能力和决心,认为已无力改变当前困局”。
文章引用“分析人士”的话说,“一个自身实力不足、共同立场缺失的西方既不能代表全世界,也无法单独应对全球性危机和挑战”;要想摆脱“集体无助感”,“必须寻找新的路径”,那就是“多边主义”。
新华社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前后的文章,自然不是胡锡进之流胡诹的,应该是中共高层授意故意放风。一场俄乌危机,大概又让中共高层产生了重大误判,觉得西方已经无力应对,中共的机会又来了。
王毅的发言中也称,“面对动荡不靖的国际局势”,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当务之急是要坚持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拆掉“小院高墙”。
中共显然认为,俄罗斯给美国和欧洲制造了足够大的麻烦,西方只能转而寻求与中共合作。
杨威:中共对欧洲玩火却难灭火
2月19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 (Jens Stoltenberg,左二)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右二)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参加跨大西洋和欧洲安全讨论。(慕尼黑安全会议官网)

七常委隐身商讨出的结论?

中共政治局七常委在冬奥会开幕式后一度隐身,外界认为他们闭门商讨如何应对俄乌危机,以及如何处理与欧洲的关系。王毅的发言,被外界视为放软的信号,也被认为是中共政治局常委商讨后的妥协办法。
王毅的话没有太多战狼姿态,令外界误解为中共似乎在放软,但仔细看看王毅所说的各国“无力感”,以及新华社精心安排的文章,实际却代表了中共高层的又一次误判。当然,也可能政治局常委并未达成共识,但新华社遵从最高上意,故意向外放风。
中共外交部公开的王毅发言稿中,没有出现“反对北约”的文字,甚至还称“坚持政治解决各种地区热点问题”,但同时也称,“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军事集团为保障”。
2月21日的中共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称,“王毅国务委员在慕安会期间也就北约东扩问题阐明了中方立场”,“北约作为当年冷战的产物,应该审时度势作出必要调整”。
由此可见,中共的立场并未真正改变,只是俄罗斯正在与美欧对抗的最前台,中共趁势先躲一躲而已。中共断定欧洲“无力”应对,没有收回“反对北约”的说法,不但想让欧洲硬吞下去,还只能与中共合作。
难以确认中共政治局常委是否在这一判断上取得了共识,但中共外交部和中共党媒明显摆出了这样的姿态。
中共党媒仅提到了《慕尼黑安全报告2022: 扭转局面——忘却无助》,但没有提到此报告之下的另一份报告,《注意差距:跨大西洋中国政策的优先事项》(Mind the Gap: Priorities for Transatlantic China Policy)。这份2021年中期的报告提出了从经济、价值观到安全等七个问题领域的建议,认为面对中共的挑战,“欧洲和北美的民主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捍卫和推进他们的利益和价值观”,优先事项包括“加强经济安全”、“争夺技术领先地位”、“制定国际机构的议程”、“维护自由社会和促进人权”、“维持印太地区的力量平衡”等。
可见,中共的又一次误判多么一厢情愿,也再度暴露了中共对国际外交的无知。

重演“东昇西降”?

2月21日的中共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还说,“5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结束了两国长期隔绝状态”,“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从过去50年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中共党媒没有立即转载报导,甚至对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访华50周年的日子只字未提。这表明,中共也清楚,指望一场俄乌危机就能令中美重新走到一起,似乎有点天方夜谭。
当年美国向中共伸出橄榄枝,是联合小恶治大恶的策略,当时中苏交恶、处于战争边缘,美国实际从共产阵营策反了中共,中共领导人害怕前苏联发动核战而性命不保,赶紧倒向了美国。如今,中共正在模仿前苏联与美国争霸,拜登政府也把中共定义为最大的对手。美军时刻准备反击中共武力攻台,却没打算直接介入可能的俄乌战争。俄罗斯觊觎前苏联共和国的领土和人口,但自知没有实力争霸世界,大概想趁中美对抗之机多捞一笔。
中共为了冬奥会,为了减轻自身压力,拼命撺掇俄罗斯对抗美国和西方,不惜对欧洲玩火,现在好像要灭火。不过,一贯惟恐天下不乱的中共政权,应该希望俄罗斯把火继续烧下去,令美欧“无力”应对。虽然中共领导人也怕火烧到自己,但可能又觉得找到了翻身的机会,或者至少试图制造这样的舆论。
2021年,中美关系的现实令“东昇西降”成了笑谈。一场俄乌危机令欧洲紧张,中共故意推波助澜,又嘲笑欧洲“无力”,2022年的中欧关系会重复“东昇西降”的故事吗?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