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3月11日讯】大英博物馆中放着一个远古的石碑——罗塞塔石碑,高112.3公分、宽75.7公分、厚28.4公分、重762公斤,由花岗闪长岩所制成的长方形平面石碑,在石碑黑色的表面上刻有白漆涂抹后的文字。随着尼罗河文明消逝,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失传,千年来无数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无法解开这些文字的意义,直到罗塞塔石碑,它的内容同时以3种语言撰写,使学者获得了解开古文的关键钥匙。
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是在公元前196年造出的花岗闪长岩石碑,上面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诏书,由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的一群祭司制作,纪念年仅13岁的国王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叙述托勒密五世继承王位的正当性以及诸多德政。原本诏书是由法老亲自撰写,是如同圣旨般的存在,但到了托勒密时代已经是亘古的传统,早已逐渐式微,当时已开始流行讲外语,自然而然就由仍会埃及象形文字的祭司们来撰写诏书,到了西元后的罗马时代,连在位的祭司也难以理解这些古文。
值得注意的是,当中的一段内容同时刻着3种不同语言的版本,使近代考古学家能够尝试对照各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失传千年以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罗塞塔石碑的上至下刻有同段内容的3种语言,最上面是14行古埃及象形文字,是献给众神的文字,其句首与句尾已缺失;中间是32行埃及草书,是一般民众使用的文字;下面则是54行古希腊文,反映当时已归顺亚历山大帝国之下,希腊统治的区域都要在这类的文书增加希腊文的翻译,有一半的行尾缺失。
石碑的发现史
公元1799年7月15日,随着拿破崙出征的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港湾城市罗塞塔指挥圣朱利安要塞的地基扩大工程时,意外挖掘出一颗黑色巨石,后来将这颗巨石送到开罗的古埃及研究所进行分析。公元1801年,随着拿破崙的法军战败,结束埃及三年的占领时期,法国在埃及发现的古物所有权也因此产生争议,法国科学家希望在6月开罗破城带走它们,而英国认为它们应该是英王乔治三世的财产。在1801年9月双方签订亚历山卓降书后,法军企图偷渡罗塞塔石碑离开,却在半途被英军拦截,经过协议后,法国得以保留研究成果与石碑的拓印,英国则拥有罗塞塔石碑的实际所有权。
公元1802年,罗塞塔石碑运达英国,以英王的名义捐献给大英博物馆,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尾声,由于担心伦敦受到战火波及,大英博物馆将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一批重要古物移动至霍本一带的地下车站中,直到世界恢复和平后才移回博物馆内。
碑文的解读
19世纪初的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是第一个证明“托勒密”在碑文中多次提到的发音者。公元1802年,法国贵族兼语言学家西尔韦斯特•德•萨西与他的学生以表音理论解释古埃及象形文字,并且成功翻译出几位国王与王后的名字。西尔韦斯特同时也是埃及学创始人尚—法兰索瓦•商博良的老师,后者在日后也成为第一个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结构与罗塞塔石碑的学者。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是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也被称为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关键基础,对埃及考古界的意义重大,知名埃及考古学家兼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秘书长札希•哈瓦斯博士曾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的发源地埃及,期望有朝一日它能回到最初诞生的地方。
(转自看中国/责任编辑: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