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全球化已死 应确保贸易随时可替换中国

2022年04月28日时政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4月29日讯】俄乌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共当局在这个事件上的表现,令德国人对专制政权的危害有了更深的认识。日前,又有德国媒体发文,批评西方此前主导的全球化在政治上“太天真”已走入死胡同,并呼吁德国贸易应确保随时可替换中国这样的专制国家,以保障经济安全。
德国《时代周报》日前刊发了宏观经济学家Gustav A.Horn撰写的一篇客座评论文章,引起舆论关注 。
据德国之声中文网报导,这篇题为《德国需要全球贸易新规则》的文章坦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表明,过去西方国家追求的那种不受限制的全球商贸的理念已经破产,“我们所熟知的全球化已经死亡”,德国新时期的贸易政策,必须更多地以自由民主价值观为导向。
文章表示,俄乌战争已经表明,“专制者会把潜在的、以战争形式呈现的权力诉求置于商品自由流通之上”,专制者只有在有利于维护自身的权力时才会赞同自由贸易。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供应链的安全与贸易的公正,德国今后发展跨国贸易时,除了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外,还应该更多地考虑价值观因素,加强与志同道合国家的贸易。
文章建议今后把德国的贸易伙伴分为三类:首先是优先发展与价值观趋同、地缘相近的欧洲邻国的贸易;其次是与价值观相近、地缘稍远的美国、日本等国的贸易;第三,对中国这样的专制国家只能视为“功能型贸易伙伴”,要尽可能地避免对其产生依赖,必须确保随时可将其替代掉,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对自己的经济造成太大的损失。
“我们必须就更换特定贸易伙伴进行预演,相关的企业也必须随时为这种更换做好准备”, 文章写道,“这可以通过保障协议来实现,即:在出现危机时,其他供应商能够按照承诺迅速替代供货。必要时,还应当让价值观相近的贸易伙伴来接替生产,尽管这可能意味着更高成本。”
文章进一步指出,虽然替换贸易伙伴在短期内可能意味着无法再充分利用全球化的价格优势,但是长期来看,“这会让宏观经济更为稳健,更加能抵御政治或经济胁迫”,而更安全的供应链将能够弥补相关的损失。
文章强调,以价值观导向的贸易政策不再单纯算计经济得失,而是会考虑供应安全、防范政治胁迫等因素,这样的贸易政策将重新与和平挂钩。
事实上,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以及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已经让西方国家开始意识到,贸易供应链依赖中共专制政权统治下的中国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促使西方国家对这种风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就在今年4月初,德国《商报》曾经刊发了题为《当企业高管成为了经济战士兵》的评论文指出,普京发动的乌克兰战争为全球化进程踩下了刹车,而真正能决定全球化命运的则是中国。
“刚刚结束的欧中峰会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便在对华关系问题上,也没法再像以前那样照常做生意了”,文章写道,“面对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暧昧立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这事关信任、事关可靠度、事关长期投资的决策’。”
文章指出,中共政权攻打台湾早已被金融市场称为“灰天鹅事件”,这是一个可能会对全球芯片市场产生冲击的事件。而意识到这个风险的美国芯片厂商英特尔,已经在美国俄亥俄州、德国马格德堡市建设新工厂,而近半德国企业有意缩减从中国进口物资的规模,“即便是中国业务占总销量40%的德国大众汽车,如今也想分散目前集中在中国市场的风险”。
(记者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程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