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新增社融同比腰斩 分析:中共“宽货币”刺激政策失效

2022年05月15日时政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5月16日讯】在中国多个一线大城市先后因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封城的大背景下,中共央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增量断崖式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已接近“腰斩”。有海外中文媒体分析指出,多方面现象表明,中共近期祭出的“宽货币”政策失效。
中共央行周五(5月13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今年4月新增贷款为6454亿元(人民币 下同),仅为去年同期新增贷款的44%,创2018 年以来的单月新低;而今年4月新增社融为910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86万亿元相比已经被“腰斩”;居民按揭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则再度负增长,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则大幅上升。
对此,海外独立中文媒体希望之声在相关报导中分析指出,上述数据表明,中国的企业和居民都不愿意向银行贷款了,“钱趴在银行手里转不动了”,中共央行推行“宽货币”的刺激政策已失效。
报导分析,4月份中国的信贷结构已是“历史最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新增贷款中,短期的票据融资新增5148亿元,占4月新增贷款的80%,该项数据是自2007年有数据以来占比最高的一次。这说明“在实体融资需求十分疲软的情况下,银行只能依靠大规模‘票据冲量’来满足监管要求”。
二、新增贷款中,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新增规模仅有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仅为去年同期的40%。这反映出企业经营困难,纷纷紧缩开支,中长期投资意愿低,企业在主动降杠杆,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
报导分析,目前中国的银行面临的窘境是,银行存款增速高于贷款,银行手握大量信贷额度但无处投放。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4月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一度低至1.3%,4月底时三个月的票据转贴现利率快速下跌到0.25%水平。这表明,中共央行采取的各种各样“宽货币”刺激政策,虽然使得市场资金宽松,利率下降,但是企业不想贷款,资金流不到企业,不能形成有效投资,经济照样刺激不起来。
报导说,今年4月当局投向实体部门的人民币贷款只有3616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8%。从占比来看,贷款在新增社融中的占比仅有40%,环比、同比均回落29个百分点。而政府债券融资在社融的占比大幅拉升至43%,超出去年同期23个百分点。这种现象说明“现在主要是靠政府发行专项债拉动基建投资”。
而今年4月,居民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经营贷款也是全面负增长。这反映出4月许多城市封控后,人们只得居家,消费一片冷清。
市场研究机构克而瑞最近的报告分析称,中国老百姓对房市缺乏信心主要来自三个“不确定”,即:不确定是否能如期交房;不确定房价会不会下跌;不确定收入能否持续还房贷。
报导进一步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中共号称要保住1.5亿个市场主体,实则不可能。因为中国的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3,而且9成集中在服务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等业态为主,而这些行业恰恰是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这些小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达数亿,但是这些企业也异常脆弱,抗风险能力很低。
报导援引北京大学张晓波教授及其团队发布的《中国小微经营者2022年一季度报告暨二季度中国小微经营者信心指数报告》指出,中国的小微企业今年第一季度都遭遇了营业收入、现金流、利润率“三降”, 处于步履维艰的困难境地。保不住企业,就保不住就业,随着大企业大规模裁员和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和就业难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另一大难题。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