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核酸成为产业链 鱼虾蔬菜都被捅

2022年05月18日中国禁闻新闻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5月18日讯】在中国,不但老百姓被捅鼻子,捅嗓子做核酸检测,连活鱼,活虾,蔬菜都被做核酸。评论指出,中共的极端清零政策已经催生一条闷声发大财的新路——核酸检测产业链。被称作“大白”的防疫人员拿着棉签,给活鱼、活虾做起核酸检测,抗原检测。
“哎,你们看好,给鱼做抗原了。”
“给小龙虾做抗原啊。”
甚至连蔬菜也难逃被捅的命运,要测完核酸才能进小区。
民众调侃“防疫已进入怪诞黑色幽默阶段”。
这也体现出中共清零政策有多极端。虽然这使居民怨声载道,使很多企业命悬一线,但也形成了一条闷声发大财的新路——核酸检测产业链。
5月5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再次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动态清零”后,市场投资信心随即溃散,大陆股市汇市双双重挫。然而,中共病毒检测、疫苗和药物股却走高。生产核酸检测剂的“迪安诊断”股价暴涨超过10%,另一家检测剂制造商“达安基因”,还有生产连花清瘟的“以岭药业”等等,股价都大涨。
根据大陆“第一财经”报导,近两年,核酸检测人数和频次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由于核酸检测量巨大,当局把部分检测任务外包给第三方。导致大量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跑步”进入市场。“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医学检验相关机构437家,年度增速高达25.1%,是历年最高。
评论人士指出,在中共治下,疫情、灾情都会被搞成牟利的机会。
大陆前公安董广平:“你像这个核酸检测也是一样的。检测一个核酸,一次多少钱,上级给你补助多少。然后这个钱大家开始,公安一次多少钱,检测人员多少钱。所以他现在又搞得白菜,海鲜,甚至什么地里的庄稼他都给你核酸。他都算钱的。”
美国陆军研究所前病毒学研究员林晓旭博士:“很明确的,检测公司和政府都知道这是一门生意。那么这门生意能够成为暴利的行业,就是因为它有荒唐的和政策作为驱动力。而这已经与地方的财政,政府的拨款是相挂钩的,那么它也就让检测公司与政府之间形成了利益链。”
就像大跃进时全民炼钢,但是土法炼钢出来的很多是废料。目前这些机构的检测水平也参差不齐,丑闻频传。例如今年1月,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的区域负责人张某东涉嫌“实施引起新冠肺炎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被警方立案侦查。最近,上海中科润达也被曝光,出现多起假阳性事件。
但当局还进一步推动核酸检测常态化。中国副总理孙春兰此前表示,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杭州、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已经陆续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
林晓旭:“核酸装检测的常态化当然本身就是违反科学的。你没有疫情了,你为什么要让核酸常态化?那么常规的病毒的检测的话,你也不需要在整个社会上15分钟就能够接触到一个核酸检测点等等。这都是严重浪费社会资源的荒唐的一个做法。”
构建核酸“采样圈”需要建造高密度的核酸采样亭。大陆“界面新闻”估算,光采样亭的成本可能就高达几百亿元。
不过,这很可能被中共当局当作拉动GDP的一个方法。此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令确保中国今年的GDP增速超过美国,方法之一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而在全国大建核酸“采样圈”,也是基础建设的一种。
编辑/尚燕 采访/常春 后制/陈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