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致白血病疑虑升温 官方监测数据不公开惹疑

2022年05月31日时政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6月01日讯】近日,中国部分白血病患者连发两封公开信,指有上千病例显示,他们的疾病与接种国产新冠疫苗有关,引起国际舆论关注。中国免疫专家在记者会上被问及相关议题时未正面回应,仅称“判断要有依据”。随即有媒体指出,中国新冠疫苗副作用的监测数据已被盖牌一年多,引起外界更多质疑。

国产新冠疫苗疑虑升温 专家回应被关注

当地时间5月27日,在中共国务院举行的疫情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有香港媒体提问:网上有声音称,接种新冠疫苗后患上了白血病,两者是否有关联?
在现场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中疾控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没有正面给予回应,仅从医学常识的角度提示,判断疫苗不良反应需从6个方面考虑,即:时间上是否有关联、是否具备生物学合理性、关联的强度、异常反应需具备规律性、关联上一致性及关联的特异性。
他表示,“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症状和疾病与疫苗接种是否有关,相关判断要遵守规范流程,并要有依据”。
对此,前台大医院感染科医师孔祥琪本周二(31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则指出,要判断接种疫苗是否与患者罹患白血病有关,必须要有基本的统计数据,专家需要根据这群人同样的对照组,研究一定的时间内有多少人可能新诊断出白血病,看有无超过自然的发生率。
“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疫苗太神秘了,他们几乎资料都不会公开,安全性几乎没有数字。”孔祥琪说。

质疑疫苗导致罹患白血病 相关患者群体遭官方打压

近日,一群来自中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白血病患者,接连发出了两封公开信,表明他们都是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发烧、盗汗、咳嗽、头疼、呕吐、乏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后经医院检查,“我们都患上了急性白血病”。
而他们接种的新冠疫苗以科兴生物的疫苗为主,其他包括北京生物、武汉生物、智飞生物、长春生物等,多数人是在接种两针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部分人是接种一针或三针出现问题。大多数人在接种几天后出现症状,继而确诊为白血病,主要是急性淋巴系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两种。
信中表示,患者们自发统计了上千份案例,数据显示这些病例与白血病与疫苗有关联,但因为接种疫苗是全国性政策,地方专家组可能出于各种顾虑而不敢冒然作出疫苗有副作用的结论。
另一封公开信则表示,他们对这类患者的几个社交群体进行了统计,保守估算,中国接种新冠疫苗后突然出现白血病的人群应在万人以上。但现在官方把这些病人视为“敌人”进行打压,连媒体记者和律师也不敢向他们提供帮助。
海外舆论质疑:中国全国超过90%的民众已接种了国产疫苗,但中共官方却长达一年多不对外公布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还对提出相关质疑的患者群体进行打压,这背后究竟暗藏了多少猫腻,值得进一步追究。

中共官方一年多未公布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数据

近日,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发表文章称,“新冠疫苗引发白血病尚无证据,但不良反应数据也一年没公布了” 。
这篇文章表示,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全国目前已接种新冠疫苗33.8亿剂次,相关疫苗覆盖人数已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91.22%,而中国年新增8.5万左右的白血病患者,“按比例来看,便几乎会有7万多人在这一年中曾经接种过疫苗”。
在科学层面,接种疫苗与不良反应间的因果关系,需要统计到这种严重不良反应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还需要对大规模的流调数据进行分析。
然而,中国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数据已经超过一年没有公开,公众对全国范围内的不良反应最新情况一无所知。
文章提到,2021 年 5 月 28 日,中国疾控中心曾经发布了 2020 年 12 月 15 日至 2021 年 4 月 30 日的国产新冠疫苗安全性监测数据,这是官方唯一一次公开发布中国的COVID-19阶段性疫苗不良反应数据。
文件中列举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症状和所占比率的基础数据。例如:文件中提到,接种COVID-19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噁心”等;例数较多的有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还有少数“过敏性休克、喉水肿等急性严重过敏反应”,但文件中特别强调这些严重过敏反应“极其罕见”。
但是对于外界最为关切的接种疫苗后“严重异常反应”,除了已公布的基础数据以外,这份文件并没有提供更具体的信息,也没有作出任何解释说明,白血病则不在其列表之中。
此后,中共官方再也没有公布关于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数据,一直也没有公开的网站可供民众自行查询相关数据。
文章还提到,在中国,只有医疗机构、药物企业和监测机构才有权限报告疫苗的不良反应,普通人如果认为自己可能出现了疫苗不良反应,需要先由疫苗接种点、医疗机构进行初判后,才能由这些机构将相关情况向系统提出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疫苗不良反应检测系统(VAERS)会根据上报信息进行动态更新,而且相关数据对公众是公开的,有关机构还会对这些数据进行较详细的说明,并向公众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警告。这与中共一年多不对外公布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记者竺颖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