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10月06日讯】中共政府坚持实施的“ 清零”防疫政策,不但让本国民众遭遇民生灾难,也让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难以接受。面对生活质量下降及不可控风险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逃离中国,在华企业很难再找到愿意到中国工作的员工。
中共病毒疫情(COVID-19)全球大流行已近三年。随着毒性大大降低的Omicron 变异株的广泛传播,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国纷纷走向了与病毒共存的状态,随着群体免疫屏障的迅速形成,欧美许多国家民众的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
然而,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仍以动辄大规模封控的方式来应对疫情,且至今看不到这种代价巨大的清零政策何时结束。
动不动就被封控隔离,三天两头被迫接受核酸检测,一出门走到哪里都会被要求出示核酸阴性证明或被检验健康码,再加上无所不在的监控,这样的生活状态让许多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感到忍无可忍。据称,许多外国人现在聚在一起时最常聊的一个话题就是“你们什么时候走?”。
德国商会(AHK)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从(COVID-19)疫情大流行以来,在华德国企业已流失了四分之一的外籍员工,而且如今已很难找到愿意接替的人。
据德国之声中文网报导,经粗略估计,2020年以来,在华的外企派驻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士的人数已经减少到之前的一半以下。促使这些外国人离开中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共政府顽固坚持的清零式防疫政策,让在华外国人感受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已下降,而且许多不可控风险在增加。
报导描述了外国人逐渐从中国“消失”的现状:在北京街头,外国面孔正在减少。过去曾经“座无虚席” 一家酒吧,现在周六的上午也只有三五个客人;在外国人聚居的小区开美发店的美发师Cindy也告诉德媒,她的客人以外国人居多,但现在她的客流量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店里多半时候空荡荡的,因为“大家都走了”。
德国海外商会大中华区的董事希尔德布兰特(Jens Hildebrandt)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谈到了上述问题。他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共政府从根本上告别清零政策的希望不大,“再次被封城的危险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正悬在所有人的头顶上”。
希尔德布兰特还披露,如今派遣和留住外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成了一项艰难的任务。他坦言,“德国企业必须出大价钱,才能补偿把中国作为外派地点的劣势”。
德国之声的报导列举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一位来自汉堡的德国女性,在她的丈夫在中国的工作合同到期前不久,带着7岁的女儿提早返回了德国。这位女士坦言,继续留在中国“风险太大了”,如果孩子测出阳性,会被中共政府强制送到医院去隔离。
报导表示,许多外资企业往往挑选很年轻还没有家室,或者较为年长、子女已经成人的员工前往中国,但这样的选择馀地十分有限。
面对中国严格的清零防疫,欧盟商会在最新一份文件中这样写道,“诸多限制如果意味着企业无法保障为员工及其家人履行最基本的责任义务,那企业不得不自问:将外籍员工派驻中国是否还是负责任的做法。”
中国广东高级软件工程师程艺不久前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防疫政策清零迷思探索》的文章,罕见大胆承认,在毒性已大幅降低的Omicron广泛传播的当下,中共政府依然实行“清零”政策,动辄让数以千万计的人禁足在家,民众的不满情绪正在上升。尤其在中共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这一问题在政治上变得日益敏感”。
文章分析,时至今日,中共政府继续采取清零政策,虽然可以让感染人数持续低位徘徊,死亡人数保持在低水平,但由此也带来一系列弊端。
短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居民企业投资低迷,民众趋向保守、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由于面临频繁的封控,导致居民收入下降、企业破产增加、消费萎靡不振、由隔离恐惧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等等。
而长期不利的影响包括:结婚率、生育率、青年就业人数下滑,民众预期与行为习惯进入低欲望世代;长期的封控会产生各种精神健康后遗症,社会阶级流速放缓等,最终会引致更大的社会问题。
(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