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6日讯】尽管当局发布了软化清零政策的“二十条”,但目前随着染疫人数的攀升,多地迅速防控升级。疫情爆发近三年后,中国的清零政策如同走进死胡同,对许多中小企业而言,能不能熬过今年的寒冬是个问题。
由于感染中共病毒的人数最近持续高位增长,在上海封城7个月后,2200万人口的北京市也濒临封控,娱乐场所和堂食暂停。11月24日起乘坐公交或进入公共场所需要48小时内的核酸证明,而不再是72小时的。有社区开始架设铁皮作为阻隔,不少居民开始囤菜。
北京高校教师陈先生:“我们学校也封闭了。家里封了三天现在放开了,查了流调什么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周边还有好多都封着。”
在10月刚封过的郑州又宣布从11月25日起,对主城区进行“流动性管理”,每天核酸检测。相当于封城5天,期间高风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其他区域居民非必要不外出。
郑州马先生:“非常严重,现在我都被封在家里了。他不管有什么情况,没什么情况都给你封了。我住对门这个人现在可能被封在商场了,多少天没有见过他了。在这个小区之内买东西的可以,但是你不能出小区,更不能到别的地方,所以说非常讨厌。特别其他的现在除了吃以外的经商,包括饭店都玩完了,惨不忍睹。”
这些不说“封城”的封城都出现在当局颁布了软化清零的“二十条”措施之后。“二十条”在11月11日出台,但各地防疫出现松紧不一的乱象,石家庄仅仅尝试放宽了7天就重回封控,有民众感叹“一夜回到二十条前”。
上海小企业主黄先生:“有一些民众他们能看到海外信息的,他知道这个是比感冒还轻的一个小感冒而已,但是还有很多的老百姓被愚民,洗脑洗得太过分之后,你就算解封的时候老百姓还都心有馀悸。就像石家庄这样,本来解封是多好的事情啊,结果很多老百姓他不理解、害怕,最后现在又封控了。”
法国世界报23日的报导说,疫情爆发近三年后,中国的清零政策走进死胡同。现在中国每天有近3万人感染,比上海封城期间的4月份还要多。中国再也无法走出清零这个严苛的政策了。
清零防疫政策还加剧了需求收缩、供应冲击,让预期转弱。目前已经进入冬季,对许多中小企业而言,能不能熬过今年的寒冬是个问题。
黄先生:“极少数的人通过勾结官方获得保供资格,或者是做疫苗、做核酸、做隔离,反正就是通过疫情这些,有的人发国难财,但这是极少数人。大多数的企业肯定活得没有以前好了,像我这样的中小企业混到现在,都养不起员工了。”
马先生:“我认识一个卖衣服、卖酒的,他有两个门市部,但是呢,每一天都要150多块钱的房费,三年来基本上没生意。”
旅美时事评论员惠虎宇表示,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是文革结束后四十多年来最低的。
惠虎宇:“现在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外资在撤离,房地产泡沫今年也开始破裂了。另外一个后果是在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的情况下,中共肯定会加大对大型企业的控制,试图在严格清零封控的条件下保持大企业的运行,但是这样的做法一定会出问题,最近的富士康员工抗议代表了未来的趋势。”
目前随着染疫人数的攀升,多地迅速防控升级。广州市启用19个方舱医院,开放近7万床位;北京市新国展轻症方舱医院也已投入使用;重庆争分夺秒赶建方舱;广东省委被曝光要求“每个县区必须建一个方舱医院”,导致惠来县神泉镇出文件征地,催促村民将被征地范围内的坟墓马上全部迁移。这些都显示,清零政策仍将持续。
编辑/尚燕 采访/骆亚 后制/王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