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7日讯】寒流来袭,全台气温急降,高山有机会变身为银白色浪漫世界,不少追雪族蓄势待发,准备上山一睹雪白美景。究竟上山赏雪怎么穿?必带物品有哪些?高山症警讯是什么?中央社整理四大注意事项,追雪前记得先做好万全准备。
上山赏雪怎么穿?
平地到雪地,温度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台湾野外地区紧急救护协会理事长、急诊专科医师王士豪指出,穿着应采洋葱式穿法,内层是排汗衣,中间是保暖层,外层要透气防水材质;下半身不宜穿牛仔裤,因为牛仔裤一旦湿掉就很难干,最好选穿人工纤维的刷毛裤;鞋子要注意有无防滑功能,一般的跑鞋遇湿滑路面容易滑倒,建议选穿雪靴或登山靴。
赏雪除了须留意穿着,也要注意保暖。王士豪提醒,应戴手套、穿毛袜,防止手脚冻伤,头部则一定要戴毛帽,且毛帽须盖住太阳穴与耳朵,避免冷空气过度刺激头部,可能引起头痛,甚至增加脑血管疾病风险。若是有雾或下雨,要再将雨衣的帽子戴上,如此一来,从头到脚都能有效保暖。
2022年12月17日上午,寒流来袭,各地气温骤降,宜兰县热门景点清水地热公园涌现人潮。(宜兰县政府提供/中央社)
必备物品、NG物品有哪些?
赏雪时眼睛防护不可大意,必备墨镜或护目镜,否则强光会直接伤害眼睛,造成角膜发炎、破皮红肿。一旦眼睛因直视雪地而出现不适症状,建议马上离开现场,让眼睛休息并赶紧就医。此外,登山赏雪应避免配戴隐形眼镜,王士豪说,若温度低到摄氏0度以下,隐形眼镜可能会结冻、黏住眼角膜。
许多民众会携带暖暖包保暖,不过须注意暖暖包使用至少要间隔一到两层的服装,不可直接接触肌肤。寒冷时,皮肤反应较迟钝,虽然暖暖包温度约40至50度,但若直接接触皮肤,最快10分钟就可能烫伤,特别是糖尿病患或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的患者,对温度知觉较慢、皮肤较薄,容易受伤。
慢性病患者,建议携带病历卡与紧急备用药品,注记平时就医院所、诊断、药物过敏史。
如何避免高山症?
根据美国疾病管制署资料,一般人只要上升到2500公尺以上高山,在氧气稀薄、压力低的环境下,就可能出现高山症症状,大多发生在上山后的3至12小时。
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建议,幼童与身体不适者尽量不要上山。睡眠不足、感冒、心衰竭、肺功能不佳与三高患者为高山症高危险群。民众应注意身体状况,行前务必要有充足睡眠,若有前往高海拔山区的行程,可在前一晚于中海拔处停留,做好高度变动的适应。
若出现头痛、头晕、噁心、呕吐、厌食、全身倦怠等症状,都是高山症的征兆,应尽速移往山下,降低海拔高度。
影片来源:太鲁阁国家公园
雪地开车要注意什么?
上路前确认汽车状况,先检查水箱精浓度是否足够,以免结冻造成引擎损坏,以及汽车暖气和灯号是否正常,并添加防冻液。雪地开车汽油消耗较快,也应注意油箱是否加满。
路面结冰易发生事故,除了须留意轮胎与备胎的胎压、胎纹厚度是否足够,雪链更是必不可少。以常见的网状型雪链为例,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分享,将快扣钢索穿过车轮内侧并扣上,再将链条整理好,把固定用链条拉紧,并确实勾上固定扣,最后再以弹力绳将较松的链条,以对角线方式固定,即可完成安装,拆除只要反向操作即可,收纳前先晾干,以免生锈损坏。
雪链安装完成后,车主务必确定雪链是“紧绷”的状态,若有松动,可能会在行驶中脱落,或是伤到底盘或煞车零件,容易造成危险。
在雪地中行车,“慢”是不二法则,尽量以低速档行驶,加大与前车安全距离,避免重踩油门、急踩煞车,转弯可加大半径防止侧滑。
(转自中央社/责任编辑:夏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