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信心崩盘? 仅12%欧企愿在上海设总部

2023年02月19日中国禁闻新闻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2月20日讯】中国欧盟商会日前发表报告,去年有超过9成的欧商营收亏损,仅有极少数公司愿在上海设立亚太总部,甚至连中资企业总部也纷纷从上海迁出。
2月14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2023/2024年度的《上海建议书》。
建议书称,去年4月的封城和严厉的动态清零防疫,使得上海的经济前景和国际竞争力备受打击。当地有高达92%的欧洲企业,因供应链中断而出现营收亏损,也间接重创了上海的营商环境。
报告显示,上海作为跨国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的吸引力,在过去10年已经开始渐渐褪色。加上中共的疫情封控政策导致人员流动受限,不少外企员工长达两年无法返回岗位,甚至从上海永久撤出。
中国本土企业中,也有多达500家在去年撤出上海,改在新加坡注册亚太总部。
旅美经济学者郑旭光认为,在中共被西方世界围堵的国际环境下,产业链早已开始转移,封城清零只是加速了这个势头。
旅美经济学者郑旭光:“企业家他们都是非常现实主义的。中国的这个产业的前景,我觉得很多他们已经有动摇。比如说去年印度和越南的经济增长率都在8%左右,所以它是很清晰的一个增长。就是说你把总部搬到新加坡,可能你的产业也从中国搬到了越南、东南亚或者说印度。”
欧盟商会副主席许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介绍,外企占上海GDP增长的25%,所缴交的税赋占比高达33%;另外创造了20%的就业,内外销量和工业产值更分别占全市的66%和30%。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un Huang)表示,从外企的分量来看,称得上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核心。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un Huang):“外资企业在上海,乃至在中国的比重,其实是远远超出我们想像的。而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的增长,整个GDP增长,其实我们看到外资企业其实占比是相当多的。其实相当大部分的出口,还有相当大的经济增长,其实都是由外资企业来创造。所以我们看到上海只是一个典型,相对来说它占比比较高。”
欧盟商会预估,在中国的德国籍员工社区约有25%的人,自上海封城后便撤出中国,而法国和意大利籍员工则流失了约20%的人才,严重威胁到了欧洲企业的创新力。
欧盟商会去年的《商业信心民调》还发现,只有12%的受访欧商会员企业愿意在上海设立总部。
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也表示,现阶段,不管是商业伙伴、竞争者和供应商都处于观望阶段,也在探索亚洲其它城市或上海以外其它中国城市的可投资性。
郑旭光:“不光在中国布局,也在东南亚布局,它就是要分摊这个风险。另外还有一个中美关系紧张,带来一个新的概念叫‘友岸外包’。友岸外包意思是尽量在意识形态相近的国家进行产业布局。所以就是两条,第一个是距离近的,本经济区内布局,第二个意识形态接近的国家布局。”
事实上,因为大量订单转移到东南亚,空货柜堆积如山的现象目前正在中国各大城市港口上演。
目前上海、广州、宁波等多地的空货柜已经堆满码头,有些港口一片冷清,货柜车司机和员工几乎消失。
全球货柜交易平台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港的40英尺货柜可用指数,已经连续11周在0.6以上。指数大于0.5时,就是货柜剩馀的预警。
中共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11、12月的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都比2021年同期缩减至少20%。
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说,中国当第一、第二、第三的日子已经过去。上海也不再是外企理所当然的入驻地了。
编辑/李明飞 采访/骆亚 后制/王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