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5月17日讯】中国经济衰退,各地政府“罚款创收”蔚然成风。一位货车司机两年收到58张罚单,罚金高达27.5万人民币。河南官员在记者暗访时直言,多罚是因为财政紧张。
中共农业农村部旗下媒体日前报导,路过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许多大货车司机反映,自己频繁接到罚款通知书。其中一辆车两年收到58张罚单,罚金超过27.5万,罚款的理由都是超限运输。因为罚得太厉害,很多司机表示“真的没法干了”。
一名记者跟车采访发现,一辆货车明明装货时没有超重,但是经过内黄县一处超限检测站时,却显示超重数吨。
这是一个无人检测站,货车通过时不需停车,只要驶过检查站的地磅,即可继续上路。测到货车“超载”后,电子检测系统当时不会给司机提示,但事后当地交通部门会根据纪录邮寄给司机一张罚单。而且当地送违法告知书,也并非在法律规定的事发30日内送达,有些车主是几个月后甚至超过一年后才接到,想申诉都已经过期了。
许多司机表示,大家都知道这个地磅“不准”,他们不认可称重结果,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挨罚。
司机们反映,出发时不超重的货车,到这里就会“超重”,有时候回头再称,又“不超重”了。当地官方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磅是有灵敏度的,都有误差”,并称地磅之所以测不准,司机没按要求“匀速通过”也有责任。
在一段标记“非正常拍摄”的视频中,内黄县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政策法规股股长张院平在回应记者的问题时声称:“经过三年疫情,现在财政都没钱了,这叫执法到位,该罚的钱,必须得罚。”
随后记者问他“有(罚款)任务吗”,他回答说“那当然了”。
内黄县这个“测不准”的地磅并非特例。近来网传大量视频显示,多地交通部门都在想方设法,甚至不惜制造各种陷阱来“薅司机的羊毛”。各种罚款理由也千奇百怪。
(责任编辑:周归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