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9月22日讯】中共政治局7月下旬曾开会提出,要制定“一揽子”方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此后,市场一直在关注具体进展。近日,中国网络突然传出“1.5万亿一揽子化债计划”方案即将出炉的消息,并曝光了首批化债城市融资额度。
网传“一揽子化债计划”出炉 首批城市化债融资额度曝光
近日,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传出一张截图,其中罗列了传闻中被纳入“1.5万亿一揽子化债计划”首批城市可能获准的融资额度,再次引发市场与社会舆论对该计划具体举措的关切。(网页截图)
与此同时,网络社群中还传出消息,指所谓“化债计划”主要方式就是让国家开发银行和“四大银行”(即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接盘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就是说,执行该计划之后,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就不再欠债,而转变成上述由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国有银行欠各地方商业银行的债务,然后通过发行国债来“化债”。
(网页截图)
对此,微博上有网友质疑:这样做岂不是鼓励地方政府借贷?那么用于化债的1.5万亿元从哪里来呢?
(微博截图)
上述网络传闻尚无官方渠道予以佐证。但有观点认为,如果这些消息属实,那么几乎就等同于直接把各地方政府的债务转换为国债,然后通过“印钞”来偿还,最后让通膨(国内物价上涨)慢慢消化,由老百姓来买单。
中共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共地方政府债券到期需偿还本金高达16,335亿元,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14,849亿元,安排财政资金等偿还本金1,486亿元。
海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共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与真实的情况相比,有很大程度的缩水,但即便如此,该数据也已经十分惊人。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的估算,今年中共地方政府累积的债务或将高达66万亿元人民币 。
“一揽子化债方案”的由来与进展
据公开资讯,自从今年7月24日中共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以后,许多地政府陆续上报了“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方案”。稍后更传出消息,指监管部门已初步批覆方案及额度,特殊再融资债券或在将重启发行,额度约1.5万亿元。8月21日,财新网报导称,有知情人士透露,当局约1.5万亿元的特殊融资债券计划已启动,天津、重庆、贵州、云南、吉林等12个债务压力巨大地方政府,将首批获得中央政府的财政纾困。各发行地点已完成审核,预计将在未来一至两星期的时间内提交“再融资债券”计划。
《中国经营报》8月28日曾报导说,多位行业人士受访时表示,近期地方债务化解相关方案逐步明晰,无论是通过债务置换、金融机构介入还是优化债务报表,最终还是以“解决存量债务”作为前提。
财联社9月13日则报导称,市场预期最高的化债举措将是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以置换地方隐性债务。而作为“一揽子化债方案”的一部分,再融资债券发行等财政化债手段,需要得到金融流动性工具的支持。外界预测,央行在2020年曾使用过的“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SPV),或将再度被使用。
所谓央行SPV是指由国家的主要银行参与“化债”,通过这一工具,给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俗称 城投)提供利率较低,期限较长的流动性(资金),资源统筹的主体层级可由省级上升到中央,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
由此看来,前述微博爆料并非空穴来风。
中共地方政府债务的三大类别
清和财新博客8月25日在《如何化解地方债?》一文中披露,欧美国家以国家主权债务为主,中共的债务以地方政府债务为主。这些债务主要包括一般债、专项债和城投债这三大类。其中,“一般债”,以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作为发债主体,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作为信用担保和偿债条件,融资主要用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专项债”,以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作为发债主体,融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通常以项目收益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作为信用担保以及偿债条件。
“城投债”属于隐性债务,它是由地方政府成立的国有城投企业借的债务,包括公开发行的债券,向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欠供应商的债务。
城投债融资,主要用于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城市土地和经营房地产,投资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等营利性项目。其信用担保和偿债条件,除了城投企业自身收益之外,还包括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虽然城投企业的债务不是地方政府的表内债务,但是由于城投企业为地方国有企业,其融资信用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因此城投债与地方政府利益高度绑定,城投债也应视为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
经智本社数据中心核算,截至2022年末,全国3002家城投有息债务馀额达到57.8万亿元,占GDP比重的47.7%,规模远远超过地方政府一般债和专项债之和。而把地方的一般债、专项债和城投债合并,全国地方债务规模合计高达92万亿元。
(记者唐迪综合报导/责任编辑: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