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是三元之日 驱邪纳祥有禁忌

2024年02月10日社会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2月10日讯】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也叫做三元之日,是驱邪纳祥的重要日子。初一这天有许多传统习俗和禁忌,人们相信遵循这些习俗,新的一年就会平安顺利。
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里有:“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正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正月的第一天叫“元日”,也能叫“正朝”或“元朔”)。
这是“正月”的由来,而“元月” 的“元”原本的意思是“头”,后来引申为“开始”,元月就是“新年开始之月”的意思。
正月初一又被称为“三元之日”,代表新的一年、新的一月、新的一日,万象更新,是驱邪纳祥的重要日子。
爆竹被认为是驱邪纳祥的物品,中国南北不少地区都有“开门爆仗”的习俗,正月初一开门要先放爆竹,目的是为了“解疫疠”,驱除瘟疫疾病等邪祟。
记载江南风俗的《荆楚岁时记》里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鸡鸣是丑时的别称,也就是凌晨1点到3点。也就是说,初一这天,天还没有亮,江南的人们就要起床燃放爆竹,驱邪纳祥。
记载北京风俗的《帝京景物略》里说,正月初一五鼓时分(大约凌晨3点到5点),不能躺在床上打喷嚏,如果想要打喷嚏,就算来不及穿衣服,也要立刻起床,因为民间认为此时躺着打喷嚏会预示疾病的发生。
正月初一还有看风水等习俗。吴中地区的民众会在这一天“看风云”“秤水”。俗谚云:“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预测当年的粮食丰歉。
“秤水”则是从正月初一到十二日以瓶汲水,根据每天水之轻重,来预测一月至十二月的降水量,重则当月多水,轻则旱。
《契丹国志》记载,在正月初一这天,契丹国主会将用糯米饭和白羊髓制成的拳头大小的团子分发给各帐,破晓时分,各帐将米团抛掷在帐外。如果米团的数量是双数,当晚就会奏乐、饮宴。
如果米团的数量是单数,当晚即取消奏乐,改为进行“惊鬼”活动,由十二名巫师绕帐摇铃执箭唱叫,在帐内火炉内爆盐,并烧“地拍鼠”——田鼠,并且为了禳度灾祸,本帐人不到正月初七不得出帐。
祭祖也是正月初一的重要活动,一些人家会在新年悬挂祖先画像,称为喜神,陈设香蜡茶果,合家祭拜;也有一些人家会携带供品扫墓,称为上年坟。
在传统年俗中,初一吃过早饭后,人们就要开始出去拜年了。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岁”与“祟”谐音,压岁钱有压住邪祟的寓意,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古时“压祟钱”是一种外圆内方仿制的小铜钱,用红带子穿过钱孔,打个中国如意结,系上红穗子,可以佩在身上避邪。
《燕京岁时记》里记载,大人用彩色的丝线,穿过一个个铜钱的孔,串成一条龙的形状。当孩子睡熟后,将“压祟钱”盘在孩子的床脚边,或者放在孩子的枕头旁,压住鬼祟。
正月初一也有一些禁忌,如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不倒脏水,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东西,如果不小心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责任编辑: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