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路透社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话称,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Morgan Stanley IM China)从去年12月开始裁员,已裁掉约15名员工。
根据该公司披露的信息,截至2023年底,其基金资产从顶峰时(2021年6月)骤降了53%,降至198亿元人民币(27.5亿美元)。该公司前合资伙伴华鑫证券的财报显示,2022年,摩根士丹利基金净亏损达4856万元人民币,2023年中报继续录得净亏损2328万元人民币。
摩根士丹利(大摩)与中共关系密切。借这几年中共开放金融之机,大力布局中国业务,但盈利远不理想。其实,在摩根士丹利内部,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研判并不乐观。去年8月2日,一份摩根士丹利海外策略分析师的市场研判报告称“下调中国股票评级(至持股观望[equal-weight],建议投资者获利了结”,引爆了世界经济舆论场。中共非常不满。为缓和关系,摩根士丹利象征性地修正了对于A股的观点,并抛出一项花费超过5000万美元的自购计划,即摩根士丹利中国A股指数基金(Morgan Stanley China A Share Fund)以现金收购最多20%的基金已发行份额。
不过,摩根大通(小摩)似乎不像大摩这样畏头畏尾,其资产与财富管理市场及投资策略部主席岑博智(Michael Cembalest)发布2024年展望报告表示,中国股市已跌入价值陷阱(value trap),今年将走到尽头。所谓价值陷阱,是指投资人以为买到了便宜的股票,实际上却错估了股票的内在价值,结果股票的价格持续下跌,一直没有回归到投资人认为该有的价值。报告指出,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股市的惊人表现,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中国股市的本益比一直低于美国,而且大多数时候甚至也低于欧洲,结果就是中国股市表现欠佳。从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年底,美国股市大涨107%、欧洲股市大涨58%、中国股市下跌17%。
另一巨头高盛,对中国股市的研判颇有戏剧性。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Kinger Lau)曾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2024年的回报率分别为17%和19%,因企业盈利将增长约10%,且中共政策有效落实,建议维持高配A股。
然而,最近,据《彭博社》报导,高盛集团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长沙明莫沙尼尔·拉赫马尼(harmin Mossavar-Rahmani)表示,“我们所有客户都在问这个问题,考虑到中国股票看起来如此便宜,是否已经利空出尽?”“我们的观点是,不要在中国投资”。
为什么呢?拉赫马尼提出三项“决定性的理由”。其一,中国面临包含房地产市场、基础设施和出口这三大经济成长支柱疲软,预期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稳步放缓。其二,中共的政策制定缺乏明确性,目前尚不清楚长期政策的总体大方向是什么。其三,经济数据参差不齐,包括中共在过去一年强调了所谓的讯息安全的重要性,限制讯息从中国流出,中共国家统计局也一度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数据数月,加上3月4日北京宣布中总理将终止数十年来在重要会议上举行年度记者会的传统。
她进一步表示,虽然中国正式公布了2023年的成长率超过5%,“但大多数人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成长数字,实际上要弱得多”,所以建议不碰中国股票。
中共正开全国“两会”,欲吸引外资来渡过经济难关,高喊“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宣布《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里关于金融业的相关限制措施已经完全清零,现在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业务范围跟中资已经完全一致,完全实现了国民待遇。
但是,大摩、小摩、高盛等等,却在想从中共的套中解放出来,开始对中共敬而远之。
这背后是华尔街巨头这么多年来在中国并没有赚钱或赚到满意的钱,对中国经济的致命弊端越来越有更真切的认识,对中共的幻想开始破灭。另一方面,东南亚和印度经济的发展,以及日本经济的复甦,都在改写着亚洲的经济版图,华尔街有新的选择。
例如,2023年,摩根大通通过为中国客户提供国际交易谘询服务获得了4,700万美元的收入,但在东南亚获得8,900万美元的收入。这是摩根大通连续第二年从东南地区收取的交易费用高于从中国收取的费用。
1月3日,研究机构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投资银行总共从东南亚收到8.92亿美元的股票和债券发行谘询费,而从中国客户收到的类似费用为8.54亿美元。而在2020年,来自中国的此类费用高达38.3亿美元,来自东南亚的此类费用为9.64亿美元。
对华尔街而言,仅仅三年,中国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就互换位置。从上述数据来看,东南亚的股票和债券发行谘询费规模变动不大,关键是中国的规模断崖般下降。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中国经济风雨飘摇,一是因为中共向左转的政策打击。
华尔街对此心知肚明。再加上中美“极端的战略竞争”对华尔街的压力,以及中共可能会走普京后尘干蠢事(比如打台湾)所带来的危险,都在迫使华尔街巨头们开始远离中共。华尔街巨头们心或不甘,也不得不启程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