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欣视角】砸锅卖铁!中共穷惨了?

2024年08月30日新闻欣视角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8月30日讯】大家好,欢迎来到《新闻欣视角》,我是李欣。
今日焦点:多少孩子因抖音丧命!美国法院裁定:抖音须应诉;大陆多地政府推出“砸锅卖铁”专班 舆论哗然:砸谁的锅?卖谁的铁?真叫人害怕!民间经济指标:暑期票房腰斩!

多地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

中国房地产巿场一蹶不振,地方财源日渐枯竭,却又要面对巨额债务,迫使地方政府急着出清资产变现还债。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青海等12个省份都被划入债务高风险行列,北京当局喊话要“砸锅卖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近日重庆市璧山区就成立了工作专班,统筹全区“砸锅卖铁”工作。
《湖南日报》报导,一张通知文件截图在微博等社群广为流传,显示重庆市璧山区政府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其实早在今年1月,中国国务院就发布《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简称47号文),点名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及宁夏12个“化债大省”,要“砸锅卖铁”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在地方债务风险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除基本民生工程外, 2024年不得出现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
重庆市沙坪坝区今年预算报告指出,2023年当地深入展开“砸锅卖铁”、“壮士断腕”资产处置专案行动,深挖现有资产资源,有效盘活国有房屋资产、股权债权、土地资源等。其中,落实资产处置102宗,变现人民币9.4亿元;完成股权转让及质押6个,金额7.9亿元;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0.1亿元。
2023年8月1日,青海省德令哈市政府网站发布“严格落实‘砸锅卖铁’要求的方案”,提出“砸锅卖铁,挺过难关”。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政府网站2月刊登的2024年工作报告也说,2023年,卓资县“砸锅卖铁”化解债务13.37亿元;另一地乌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砸锅卖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政府5月发布,区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提出,研究泉港区“砸锅卖铁”处置资产化解债务风险方案、强化预算管理坚持过紧日子。
大陆网友热议,“锅卖不掉,只能砸了,当成铁贱卖。”“砸谁的锅?卖谁的铁?”“国家都需要 ‘ 砸锅卖铁’了吗?”“又是这种运动式口号,真叫人害怕。”也有网民认为“砸锅卖铁”工作专班这个名称“也太直白了点”、“哗众取宠,形式主义到家了”
同时人们还担心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影响到中小企,“砸自己的锅就行,千万别砸中小企业的锅”;另有留言批评,“现在的政府部门光打雷不做事,按职能履职本是法律规定,非要唬人,叫什么XX专班、XX联合八点指挥中心”,使人摸不着头脑。
《华尔街日报》上月报导,中国许多城市多年来为了经济发展,以不透明的融资方式共背负了7兆至11兆美元的隐性债务,如今许多荒凉闲置的公共设施,都象征着由债务带动的经济成长如海市蜃楼,中国的未来远远没有保障。
中国表面看似光鲜的经济高速发展了多年,蓦然回首却震惊的发现已经把子孙后代的钱提前花了,这种毒性的经济发展带来债台高筑的恶果。当年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从上到下撙节—节衣缩食多年才走上正轨,而中国的还债之路何时是尽头呢?

暑期档票房大跳水 经济下行冲击荷包

据影院票房平台灯塔专业版发布的数据,中国6~8月的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10亿人民币,但同比去年暑期档创新高记录的206.19亿人民币票房,几近对半砍。
电影博主“漫影坑”吐槽,“100亿(人民币)不算喜报,不看疫情三年,今年倒退回十年前水平”。
人在深圳的张姓电影导演认为,经济下行冲击年轻观众的荷包恐才是今夏票房大跳水的主因。
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李政亮也说,中国电影消费多靠年轻人在撑,因此暑期电影票房是很重要产业观察指标。往年,暑期档约占中国全年总票房三成,去年占比更高达37%,而今夏票房快速腰斩,跟经济走缓冲击到非民生必需的娱乐产业有关。

悲剧电影被批评 喜剧霸榜

哪些电影受欢迎?据猫眼数据显示,喜剧《抓娃娃》夺下榜首,总票房截至8月23日破31亿元人民币,观影人次逾7,300万,也创今年新高,但却和徐峥自导自演的《逆行人生》一样,饱受批评为“富人演给穷人看的电影”。
张导演说,中国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未做到“与普罗大众共情”,尤其商业电影常居高临下,虚伪地捏造情节,滥情展现底层苦难,“实际上是很畸形的路线”。
生活在北京的电影爱好者余小姐告诉美国之音,今年电影市场萎靡、题材也普通,且有串流媒体,方便让大家在家不花钱看电影。“大家生活已经挺惨了,不想去看惨的电影。”
今夏的喜剧片总票房表现最佳,近50亿人民币。对此,中国导演陆川感叹:“搞笑片雄霸中国电影市场是文化的悲哀”。深圳张导演也直言,越是萧条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喜剧越盛行,因为观众要看喜剧来忘却痛苦。但是他说,中国出现太多廉价喜剧,创作内容缺乏人文关怀、良知、逻辑和审美,电影创作者拿人间惨剧或家庭悲情当做耻笑素材是“恶劣无耻”。这种“反智的、丑态百出的喜剧盛行是民族思想堕落和文化价值观的悲哀。”
当然以上是张导演的个人评论,说的可能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吧,应该不是在批判某个特定的影片。我很少看大陆的电影,无法做评论。

10岁女孩丧命 美国法院:TikTok须应诉

大陆社交平台“抖音”(TikTok) 自上市以来,就在世界多国传出许多青少年,为追求流量引人关注,跟风的拍摄各种危险的“挑战”活动,导致死伤事故频传。
美国一名女童尼拉‧安德森(Nylah Anderson)参加了TikTok上疯传的“昏迷挑战”(Blackout Challenge)后身亡。她的母亲怒告TikTok索赔。
尼拉于2021年尝试使用挂在母亲衣柜里的皮包绳进行“昏迷挑战”时不幸身亡。这位母亲的律师表示:“大科技公司刚失去了‘免入狱卡’。”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科技公司的‘免入狱卡’?
原来美国联邦法律通常会保护网络公司,网络平台免于因使用者张贴的内容而遭到诉讼,但美国费城第三巡回上诉法院周二(8月27日)裁定,这项法律并不妨碍尼拉‧安德森的母亲就TikTok演算法向她女儿推荐“昏迷挑战”一事,提出诉讼。
美国巡回法官保罗‧马蒂(Paul Matey)在部分同意周二裁决的意见书中表示,TikTok在“追求利润凌驾于所有其它价值”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为儿童提供强调“最低劣品味”和“道德低下”的内容。“但它不能要求国会不予提供的豁免权。”
这不是TikTok推荐游戏的死亡第一例。去年1月,阿根廷发生一起死亡悲剧。《Daily Mail》报导,12岁女童米拉格(Milagros Soto)独自在自家房间内,直播进行TikTok上最新风靡的“昏迷挑战”(Blackout Challenge),结果她在拍摄过程中,因无法解开脖子上缠着的绳子导致挑战失败,更因长时间维持窒息的状态,最终导致她当场死亡。米拉格先前曾进行过2次昏迷挑战,而这是她的第3次挑战,结果就在所有观看直播的网友的注视下窒息惨死。
“昏迷挑战”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 年,直到2021年突然在TikTok上大肆流传,参加昏迷挑战的方法就是让拍摄者用绳子套住脖子挑战憋气,看到昏迷前能够坚持多久。
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 (CDC)统计,至少有80人因进行这项致命挑战而不幸身亡;《彭博商业周刊》在2020年11月发现,在过去 18 个月中,至少有15名12岁以下的儿童、 5名13至14岁儿童死于这项挑战。
《The Verge》指出,各类挑战一直是TikTok体验的核心部分,然而有些挑战内容已不再是简单的舞蹈动作,而是变质为其他有害内容。就2021年,Verge列出了7名死亡儿童名单。这只是2021年一年被媒体公布出来的死亡数字,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对此,TikTok公司仅表示他们鼓励用户“检举”不良行为的影片,并未有其他改善措施。

TikTok被控企业文化有毒

此外,彭博社周三(8月28日)报导,中国公司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在英国遭到一名内容审核员起诉。该员工指控TikTok有残障歧视,其有毒的工作环境导致她压力过大而出现并发症。她在法庭文件中指控,TikTok要求她完成“不可能达到”的工作目标,而且她因患有多发性硬化症而受到歧视。
这已不是第一次TikTok伦敦员工指责其企业文化有毒。据《金融时报》2022年6月报导,TikTok中国管理团队和伦敦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引发了员工离职潮。
这些员工指责TikTok有毒的工作环境与英国的工作方式背道而驰。他们表示,为了参加线上的北京会议,常常不得不在周日下午开始一周的工作,而且每天要很早参加中国的电话会议,很晚才能结束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经常超过12个小时。
一位前伦敦团队负责人说:“这种文化真的有毒。那里的关系是建立在恐惧而非合作的基础上。他们不关心职业倦怠,因为这是一家大公司,他们可以直接把你替换掉。”
一位员工表示,那些未能完成工作目标或在非工作时间未能及时回覆的员工,会被内部通报批评,狼性企业文化令其崩溃。
被指控“有毒的工作环境”的网络公司大肆在全世界传播有毒的文化戕害青少年。死亡名单就有一长串了,而难以言表的对孩子身心的毒害恐怕会伴随人一辈子,这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建议大家去一个新的网络平台“干净世界”看一看,那里对孩子们来说是安全清新的网络环境。
感谢您收看《新闻欣视角》。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bit.ly/3IxaN09
《新闻欣视角》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