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1月25日讯】近日,有医生提出集采仿制药药效问题,中共医保局声称,集采药都通过了一致性评价,没有问题,但有医生发现,国家药监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多份生物有效性数据雷同,连小数点后两位数都完全一样,被指造假。
1月24日,中国大陆骨科医生、原丁香园副主编在微信公众号“夏志敏医生”发布一篇题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量数据雷同》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
文章指出,很多医生提出,集采药物效果不好,但医保局总是拿出一致性评价来做挡箭牌,称所有集采药物都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一致性评价,质量保证,不容置疑。
但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多份生物有效性数据雷同,多个品种连小数点后两位的数据都完全一样。
比如瑞舒伐他汀钙片,原研药是阿斯利康生产,商品名“可定”,一共12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南京正大天晴与Lek Pharmaceuticals d.d的药品空腹BE、餐后BE“几何均值及比值”以及“90%CI”数据完全一样。
(网络截图)
盐酸曲美他嗪片,原研药由施维雅生产,6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中,湖北四环与远大医药的数据也出现了雷同。尽管Cmax等参数顺序跌倒,甚至两个厂家样本数量都不一样,几何平均值,甚至90%CI都保持了高度一致。
(网络截图)
该文章说,一个仿制药要正规通过一致性评价,难度很大,要求非常高,除了需要通过实验室的质量标准检测,还需要在人体试验中验证其生物等效性,这些验证方法和流程,是国际惯例。
文章透露,有仿制药领域资深人士揭示,这样的数据雷同,不排除第三方公司分包给了同一家下游公司,导致数据完全一致。否则同一品种的竞争对手公司怎么可能轻易地共享数据?
该资深人士介绍说,一致性评价始于2012年,早期的一致性评价,有的公司实打实做,三次才通过,生物等效性验证成本3000万以上,后来,同品种其它公司800万包过。
在2018年集采即将启动之前,一致性评价开始加速,各省药监在验产等环节放水。10轮集采,始终坚持低价中标,外资原研已经全部离场,一些实实在在做的仿制药企,成本高,即使中标也位于尾部,得到的采购量很少,生存越来越难,导致制药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状况。
该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网友纷纷联系上海医生提到的“麻药不睡,降压药不降”等建议,质疑仿制药的质量。
同日,中共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数据管理处发布声明称,由于编辑错误导致上述问题,已第一时间在中心网站对错误信息进行更正。
网友质疑说,“请公布原始数据台帐及证明材料。”“呵呵,你自己信就好喽。”“6种截然不同的机构,能一致的出错,还能重新上传“新的数据。”
还有网友批评,“就是懒得糊弄你。”““带头造假。”“连造假都这么漫不经心,可见这里面烂到什么程度了。”“骗得理直气壮。”“丧心病狂的撒谎。”“居然能重新传,儿戏一样,改个数据公开骗。”
(网络截图)
也有网友讽刺,“我们算什么东西啊,连认真的被骗都不配。”“忽然觉得缅北的相对更职业一些了。”“已经如此肆无忌惮了。”
中共以降低药价为藉口,搞所谓的药品集采,排除原研药,全部采用仿制药。有医生指出,仿制药药效堪忧,疗效不佳。也有患者分享自己的经历,称仿制药药效很差,降压药血压降不下来,麻药要么不麻,要么麻醉后睡不醒。甚至有网友反映,做手术时,麻药提前失效,疼得在病床上打滚。
(记者李郦综合报导/责任编辑: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