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廊柱間的書法家-黃天素

2006年09月14日娛樂
【新唐人2006年9月14日訊】【藝海漫遊】(149)廊柱間的書法家-黃天素:書風著重於萬毫齊力,表現出盛氣的陽剛之美。

2006年六月在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展出「硯田筆耕─黃天素百年書法紀念展」,

做為紀念在九十歲去世的一代書法大師。

以魏碑和隸書的作品居多,展場上放眼所及都是巨幅的大字書法,黃天素先生的魏碑書風,師法晚清的書法家趙之謙─著重在萬毫齊力,表現出盛氣的陽剛之美,而老先生則更加充分的發揮這種特徵,再加上他自創的風格變化,筆法具有非常淳厚的鄉野風,以及雄壯的氣勢。

黃素字天素,號絢章,又號天章閣主人。

這位一輩子守著鹿港的書法家,在當地的大小廟宇中,留下不少書畫手跡。

聞名台灣的鹿港小鎮,在清朝時期,曾經是交易繁榮、熱﹛的港埠,雖然它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風華,卻也留下了很多古蹟以及人文采風;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鹿港古樸的味道也漸漸的失去了,現在,我們只能在眾多廟宇之間,去尋找古老的記憶。

施老師:我們來看看他跟人家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其實就是主要在他的筆畫,筆勢、氣勢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其實你說魏碑,魏碑也有人寫,隸書,隸書也有很多人寫,什麼字體,什麼體都有人寫,他的主要特點就是他的氣勢,那是因為他氣勢特別的強勁,所以適合這個魏碑體的,這樣配合起來,人家說他的成名在魏碑,其實主要是在他的筆畫,他的氣勢、他的神韻,他的特點是在這個地方,除了魏碑,他寫隸書也是一樣有這個氣勢。

奉祀湄洲媽祖的天後宮,每天都有無以計數的遊客和信徒湧入,除了信眾之外,還有一批批觀光客忙進忙出的,他們不是來膜拜神像,而是要來寺廟中觀賞古蹟和藝術品。

林老師:龍山寺我們剛才看後殿那個對聯,也是他的很好的魏碑體,那時候是他三十歲,我聽老輩的講,龍山寺在寫那個字的時候,黃老先生他是最年輕的一個,他三十歲,鹿港那個長輩那種五、六十歲,四、五十歲都很出名的,他三十歲算是很年輕的,但是他的字功力很好,所以那些幾個長輩,很肯定他,很肯定他 就請他寫。

龍山寺佔地一千六百坪,建於乾隆年間,被稱為台灣佛教的開山寺,為台灣的一級古蹟;然而,在經過一次大地震之後,這座令建築界讚賞的古老廟宇,有不少地方等待著修建,不容易看不到它昔日的輝煌氣派。

施老師:原來在後面這一塊,這一塊是後來他們寫了以後,刻了以後,才把它釘上去的、補上去的。

留在壁面與廊柱之間的書法,看起來不但格外的堅定剛毅,而且還流露出端莊穩重的獨特風味。

林老師:合起來剛好是梅蘭菊竹四君子,旁邊配那個也是四貼字,有一個字比較不容易看的,就是板橋體,板橋體在老先生,因為他字寫得很多,後來趣味性的,鄭板橋的字怪怪的,我知道老先生他有一段時間,對這個很有興趣。

有別於其他廟宇中看到的恢宏大度的大字體,黃天素在新祖宮留下的字畫,則顯出他另一種清雅秀逸的風格;這是一座由乾隆皇帝敕建的媽祖廟,當時為文武百官參拜的宮廟,採用的是宮殿式的建築形式。

黃老先生的魏碑書法不但獨步藝壇,而且遠近馳名,除了在國內各大展覽常有個展聯展外,先後在美國、法國、瑞士、德國等國家舉行個展,深獲各界好評。其作品也廣受各地及友邦人士珍藏。

問:這樣一幅「至大至剛」,這樣子要寫多久?

林老師:大概不要一會兒功夫吧!字稍微扁扁的、壯壯的、寬寬的、齊齊的,魏筆收筆較整齊、直的,我們一般楷字、隸書,這樣的圓筆。

所以他的字比較方正。

很方正,我們看來匾額的字,魏碑最好看、最大方。

問:他每天都在寫?

林老師:他幾乎都在寫,我們要是去了就替他磨墨,他的墨條很大、硯台也很大,要是正式的作品,都是倒酒下去,酒倒下去然後再磨,這樣比較快發墨,容易發墨,就是比較快磨黑。

想要欣賞廟宇間的字畫,我們必須得穿梭在鹿港的大街小巷,到各個廟宇去尋訪;而為了紀念1907年出生的黃天素,台灣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在六月間舉辦了一場書法展,現場展示了六十幾幅大作,吸引大批觀賞者慕名而來,一睹他老人家的書畫風采。

林老師:從前十幾歲的時候,去布店做學徒,白天上班,晚上九點多店面休息了,他一定就開始學始練習字了,練到晚上快要天亮了的時候,雞在叫了,雞啼了才知道說快要天亮了,才趕快收起來休息了;他的字是苦練出來的。

他自己很喜歡書法?

林老師:對!他自己一直練,大概也是經常請教長輩,鹿港的長輩,我們鹿港人不會惜字,不會惜字說字要賣 要賣錢,都沒有這個觀念,如果有年輕人想要學,我們都會教他,都提供他那個教材。

林老師:我們要是在那兒看著他把字寫好,隨口說老師您今天寫這個很特殊,一給他誇獎的時候,他一下就哈哈大笑,他很豪爽,他笑起來很豪爽,常常哈哈大笑,接下來他就順便提個名字,說你拿去,我再接著寫。

文武廟是兩個不同廟宇的組合,其中的文廟奉祀的是孔子,而武廟奉祀的則是關羽;黃天素陽剛十足的書法放在武廟中,看起來十分的對味。

城煌廟,城煌廟這個是他晚期的作品,九十歲的時候,也差不多是在這個時候,七、八月剛好在城煌廟翻修,請他來寫這個對子。

施老師:我們現在把它看起來,它也不是純魏碑、也不是純隸書、也不是純楷書,要看嘛也有一點魏碑的味道,也有一點隸書的味道,而且它的字形也就是楷書,所以等於好像是它的綜合體,現在給它推測出來,可能他有一個先知、一個感覺,無形當中有一個感覺,它是最後的一個遺作,所以把他一生綜合的體,都把它融合在這幅對聯上面。

鹿港城隍廟又稱「鰲亭宮」,創建於清乾隆十九年也就是西元1754年,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古廟。這一座奉祀陰間神祇的廟宇幽暗靜肅;而刻畫在大柱子的痕跡,在這裡也顯得格外的肅穆。

在保持很多古風的鹿港,匾額除了用於廟宇中,一般的商家也會使用,經常用於商店的招牌,或者拿來做為褒獎、餽贈的貴重禮品,通常都是高高的懸掛在營業場所的牆壁上。

中藥店老闆:他是要肯定我的醫術,他說要送一個匾額給我,要送一個匾額他問我,你喜歡那個字體,我說我喜歡黃天素的字體,因為黃天素他是一個,國寶級的大師很有名,而且當時國內對他的風評很高。(魏碑體)

這個楷書有它的特色,包括我們西湖、員林,一帶的書法家,來看到這些字都非常讚賞不已。

他這個字體在他的書法作品裡面,是很少有這種字體的,他特別寫給我的,因為他跟我講的。(隸書體)

黃老先生在不收費的情況下寫了許多當地的招牌,很多數十年老店的店家,把這些招牌當成商家的精神象徵。

2006年七月份在台灣舉行展覽的雕塑家黃映蒲,也曾經獲得黃天素老先生贈送的兩幅書法,而這兩幅作品對他來講,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雕塑家黃映蒲:黃天素老先生,因為我是彰化人,所以我們是鄉親,他那個寫的字很飽滿,最主要他寫的字蒼勁,那種對生命力的感覺,我不知道 看到他的字,會有一股很淒涼,但是又很有能量的那種感覺,他那個字寫得那樣,看起來實在感覺很好。

我的堂號「佛雨齋」,就是他八十四歲的時候幫我寫的,那我「黃映蒲雕塑事務所」,他八十五歲的時候幫我寫的,那寫起來的話,我的感覺,事實上因為我也是自己一個人創業的,所以他把我寫那個雕塑事務所的字,我很感動,每次一看完會覺得說,一定要很努力,不然對不起他,他那個字會有點生命力,而且會鼓動生命力。

那你當時是你去找他幫你寫的?

對啊!我們熟啊!我們是鄉親啊!我記得他跟我父親也是好朋友,但是我父親很早就過世了。

黃老先生留下了很多餽贈親朋好友的書法作品,我們從其中可以看到老人家重人情、提攜後進的心情;而在流逝的時光中,書法招牌不但為歷史傳承作證,也展現了文人一心推動書法藝術的用心。

黃天素老先生揮毫寫下的大字,充滿了律動感,既寬且厚的筆墨,極具獨創性,往往讓看過他的字畫的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雅琴:請問黃先生您對這一幅畫,您還滿喜歡的,可以講解一下,您對它的一個感覺?

黃世芳:這個龍飛鳳舞大概就是,他一生裡面寫最多的句子,因為一般我們本省人的習俗,就是說喜歡討一個吉利,這個龍飛鳳舞在我們一般,習俗裡面,講起來是一個很討喜的句子,吉祥話 吉祥話,像這個舞字 它就是,故意把它寫成一個,這個就是虎尾,虎尾就是一筆下來 ,頓頓頓頓 頓到最後,而且你頓的話要,要頓得很流暢,沒有間斷,可能我們一般人寫的話,沒有辦法頓得那麼流暢,我們講這個叫虎尾,閩南語叫做 好尾,好尾 諧音 就是好結局。很多朋友或者是鄰居,他們家裡都有掛一個龍飛舞的。

雅琴:那個乾筆,你是完全沒有墨了,然後它又能夠連貫下來,中間沒有斷掉,沒有空掉 那真的是不簡單,這個行草一定要一筆貫穿,假如停下來再沾墨的話,可能不會那麼順暢。

最主要就是硬筆,硬筆的話要有相當的功力,像它這個筆斷了,是連貫的感覺,空空的這樣子,那個線條都是有連續的。

為了流利順暢的寫大字,黃天素煞費苦心的找大筆,同時為了要找到一支能夠讓他行雲流水般揮毫的好毛筆,黃天素付出了一般人想像不到的代價。

黃世芳:那麼這支筆是比較特別的,早期我們這邊這個物資很缺乏,可能會綁毛筆的也是很少,那剛好因緣際會就是,從大陸那邊退過來的阿兵哥,有一個他說以前在上海,就是專門從事這個毛筆工作,就是綁毛筆,在那個年代講起來,這個算是很大號的一個毛筆,這個馬鬃它的彈性比較好,所以他用這支筆寫碑體的話,特別蒼勁有力。

問:他喜歡那支筆是吧?

黃世芳:當然很喜歡,就是從光復,那個時段大概民國三十七、八年,從那個時段就一直陪伴,到他過世,大概都是在用這支筆。

黃世芳:這個東西就是物以稀為貴,據他告訴我們,他說他以大概以一甲地的等值,去換這一支毛筆,所以這個也是得來很不容易。

黃世芳:像這些毛筆,你看看這個寫得都已經禿頭了,但是他還是不捨得丟掉,而且我覺得他這個筆,越禿的話,寫得越蒼勁越有力,線條越美。

它比較澀,跟它有感情了可以跟它溝通。

由於經常有很多親朋好友前去求取字畫,書法大師黃天素只好全家總動員,他的三子黃世芳,幫忙裱背字畫,而兩個孫子,則要當書僮幫忙磨墨。

我們小時候就要幫阿公磨墨,大概小學三年級 四年級,就是身高能夠到阿公寫字的書桌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幫他磨墨,磨墨的時候,因為硯台或墨都算是,大SIZE(號)的,所以磨起來相對就是要兩雙手,把身體的力量壓上去在磨墨。

阿公他其實寫大字很專注,我們在旁邊磨墨,其實那個氣氛滿嚴肅的,小孩其實都活蹦亂跳的,那個也是滿難得的一個經驗,讓我們把心澄靜下來。

從小就是,因為鹿港很多人家都會跟阿公要字畫,你剛說走過都會看到阿公的字,的那種心情?

因為那字畫在家裡的話,都是吊在客廳,那客廳大部分,你從大門走過的話看進去,都會看得到,那阿公的字畫又比較特別,很蒼勁有力又大字,其實遠遠的一看就知道,那是阿公寫的字,看到其實心裡都會覺得滿光榮的。

雖然我們沒有趕上那個時代,再也沒有機會親眼一睹黃老先生揮毫的風采,不過他終其一生維繫著傳統文化,為鄉裡藝術奉獻心力的熱情,到現在,都還讓後輩們深深的感到敬佩和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