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自給自足的迷思

2008年04月20日財經
大米價格在4月17號首度突破每噸1000美元大關,加劇了原本已限製出口的中國、越南、柬埔寨、埃及等國的緊張局面。中共農業部坦言,2008年中國的糧食形勢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日前到河北考查農業生產的中共總理溫家寶則表示,中國的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自己解決糧食問題﹔與此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卻指出地方糧食儲備存在虛報現象。近幾個月來中國弔詭的天氣,先是南方的暴風雪,再是北方的乾旱,已使各界相當關注中國能否平穩的度過米價風暴,究竟會不會出現糧荒?

全球米庫存量陷入30年來的最低點,已引發海地、孟加拉和像牙海岸等國上個月爆發動亂。即將出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13號在華府呼應了溫家寶:「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談話,信誓旦旦中國糧食自給自足,不會出現糧荒。

據《華爾街日報》分析,米價上漲的主因有兩個,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印度等國的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受到澳大利亞旱災和越南爆發蟲災的影響。

另據《新京報》報導,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4月10號,中國耕地受旱面積達到2億5千9百萬畝,北部地區遭受5年來最大旱情,對糧食生產構成嚴重的威脅。

稍早前,經歷過暴風雪天氣的廣東省已傳出缺糧情況,有6成糧食要從外地調派。廣東省農業廳相關人士透露,廣東省糧食自給率不足40%,年缺口達到2400萬噸。

時政經濟評論員草庵居士說,綜使今年沒有天災等因素影響,根據中共官方過往的統計,中國的糧食從來沒有自給自足。

草庵居士:「中國糧食從中共建政以來,從來沒有一年是自給自足,這是中共自己有資料記錄的,相反在30年代,中國的糧食是自給自足的。」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對中國逐年減少的耕地面積以及環境資源,提出了幾點質疑:
「在我們看,如果按照一般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國應該也不例外,很多農田也變成了工業用地了,那今天是不是它的糧食真的能再增產,或生產力會提升,那他們的供給能不能夠維持他們的消費,值得去考慮。今天已經發生了全球糧荒,現在石油價格都往上飆,為了能源,玉米也拿去造石油,這樣之後,糧食產量應該是會減少的。中國是不是能自給自足,還是值得大家去懷疑的 。」

據統計,1996年中國耕地面積為19.51億畝,而到2005年僅擁有18.3億畝,不到10年就減少了超過1億畝的耕地面積。廣東省的人均耕地面積更是遠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劃定的0.8畝的警戒線,只有0.4畝。

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中國每年約生產1億2千8百萬噸的大米,約佔全球產量的3成,卻只有130萬噸的出口。報導並表示,按照目前的情勢,中國在未來一年將可能轉成完全的大米進口國。

中國的糧食儲備也是令人憂心的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3月12號發表在《中國青年報》的文章寫道:「有人向我反映,國家糧庫存在虛報現象,至少有兩個地方糧庫是空的。」「下面到底存了多少糧食,建議國家好好查一查!」

袁隆平說,由於國家對糧庫有補貼,所以虛報後可以冒領這部份補貼,另外,空的糧庫還可以轉作他用,用以謀利。

過去,黑龍江省富錦市糧倉就曾4次虛報數字,獲取補貼款339萬,以及農業發展銀行貸款3967萬元人民幣。

美國費城爵碩大學商學院謝田:
「中共現在糧食儲備,從袁隆平教授提出來看,有些糧庫抽查情況來看,中國糧食儲備也有這個問題。儲備的糧食已經被賣掉了,糧倉庫用作其它用途,仍虛報給國家來換得補貼,但實際上已沒有糧食了。」

近年來,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屢創新高,草庵居士認為,中國政府如果不儘早正視糧食問題,將帶來巨大影響。

草庵居士:「這個衝擊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是非常大的,中國糧食上漲,就會非常加劇整個中國的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對中國百姓最基本的生活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會引起中國民眾的恐慌和崩潰。」

目前全球糧食儲備僅夠維持53天,中國的糧食儲備量缺乏透明度,沒有人知道溫家寶所說的自給自足將有多長的蜜月期。

新唐人記者唐宇 周平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