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特有蚯蚓種類多 中低海拔外來種盤據

2008年09月12日台灣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二日電)從日據時代至今,科學家調查發現,台灣有紀錄的蚯蚓共有73種,其中高達5成以上為台灣特有種,顯見台灣的蚯蚓種類相當豐富。不過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調查發現,台灣中低海拔地區環境遭人為破壞嚴重,不再適合台灣特有種生存,反遭外來種佔鵲巢。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沈慧萍表示,蚯蚓為環節動物門環帶綱的動物,國內過去的研究不多。首篇台灣蚯蚓的調查報告是日本學者Goto及Hatai於1898年所發表,報告中描述了2種採集自台北的蚯蚓。

此後將近一世紀的期間,台灣蚯蚓的分類研究便斷斷續續,經德、日、美及台灣學者蔡住發教授的努力下,1960年代台灣蚯蚓種類共有26種,其中特有種僅4種。但自196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近30年間,台灣的蚯蚓調查研究幾乎停滯。

所幸相關單位努力調查研究,蚯蚓物種數從4科9屬26種,快速增加到目前的6科13屬73種;其中特有生物中心研究團隊自1999年至今共發表23篇論文,包含27種新種、3種新亞種與8種新紀錄種;特有種則從4種上升至42種,特有種比例高達5成以上。

沈慧萍指出,以往台灣蚯蚓調查的採集點多位於北部人為活動較頻繁的平原地區,其他山林地帶則尚待發掘。近十年來,特生中心調查台灣中南部山區的蚯蚓資源,除了迭有新種發現之外,至今仍尚有不少物種等待鑑定及記錄,這個現象反映了台灣的棲地類型及其所孕育的生物資源的多樣性。

已發表的新種中,產於中部山區海拔1800至2100公尺的台灣大蛇蚓 (Metaphire taiwanensis)為目前台灣最大型的蚯蚓,成體體長可達86公分,體寬將近2公分。最近所發表的最小尺寸原產於南美的新紀錄外來種蚯蚓Eukerria saltensis則有如細線般,體寬僅約1.5公釐。

她說,研究顯示新種蚯蚓大多發現於人為干擾較少的丘陵至高山地帶,至於平原及農耕地、住宅區或已遭開發的山區等人為活動較頻繁之處,所見到的都是適應生存力非常強,廣泛分佈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種類或是外來種,其中以熱帶美洲的外來種黃頸蜷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最為優勢。

而台灣特有種蚯蚓由於不適應人類開發頻繁區域,同時外來種蚯蚓也改變當地的生存環境,於是中低海拔地區的台灣蚯蚓群聚組成有自特有種轉換成外來種,台灣特有種只能在高海拔少開發的地區才找得到。

特生中心研究團隊將持續進行蚯蚓的相關調查及研究,期能避免許多我們尚未發現、鑑定或加以了解的物種,在盲目的開發下消失。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