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終於出事了,而且這次看來是滑不過去了。消費者的憤怒,在網上鋪天蓋地。但在這次以若干幼小生命的消失為代價換來的消費者的覺醒事件中,我們切不可放過三鹿事件裡最無恥的幫凶--質檢總局和它的所謂的“國家免檢”招牌。
質量技術監督機關作為國家的政府機構是市場的監督者,本來按正常的行政設置分別為國家質檢總局,各省市縣的質檢局。它們分別在不同的層次對市場進行監督檢查。這種多層次大面積的檢查雖然不能徹底清除所有市場上的偽劣產品,但對生產偽劣產品的企業會帶來很大的不便。因為他們將面對所有市場的不定時的市場監督。而只要有一處被查出,就會被曝光,從而引起消費者的警惕。由於全國所有的質檢局都有市場監督的權力,生產企業要想通過公關活動去擺平全國大大小小的各級質檢部門的難度極大,於是生產企業必將產生兩種分化--一類企業干脆認認真真抓質量,深怕被查出污點影響品牌,從而生產出經得起各種檢查的產品。另一類企業則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隔三差五地換市場換牌子。而消費者則很容易就能從市場上分辨出那些是老字號的靠得住的產品。
而國家質檢總局在2000年卻搞了個所謂的“國家免檢”招牌。從而讓企業有了一個可以偷奸耍滑的空間。最後終於以生命的消失為代價地在三鹿奶粉上暴露出了國家質檢總局貪婪的嘴臉。
讓我們先看看獲得“國家免檢”招牌後會有那些特權吧:如果一家企業某種產品獲得了免檢資格後,在免檢有效期內,一是國家、省、市、縣各級政府部門在內均不得對其進行質量監督檢查,二是在全國各個省均不得對其進行質量監督檢查,三是無論是生產領域,還是流通領域均不得對其進行質量監督檢查。
從這些特權項目可以看出,一家企業只要搞到“國家免檢”這塊招牌就如同在中國市場上手握尚方寶劍,基本上是無人可擋,無人可管了。有如此含金量的招牌,各大企業老板來質檢總局公關的力度也就由想可知了。
以目前中國商品的魚龍混雜和國人造假的超高智慧來講,作為市場的監管主體,對市場的怎樣嚴查都不為過。而質檢總局為何卻要搞個國家免檢,來把無為而治呢?
讓我們來看看質檢總局自己的解釋吧:一,避免重復檢查,減輕企業負擔;二,扶優扶強、引導消費。
對第一點,我們只要一琢磨就會發現,其實質檢總局的領導們對潛規則還是蠻清楚的啦。為什麼“重復檢查”會增加企業負擔?增加了企業什麼負擔?樣品?一點檢驗樣品對企業來講好像構不成什麼負擔吧。檢驗費用?質檢局的檢驗對企業是免費的啊。原來我們質檢總局的領導們是在幫助企業減輕對各級質檢部門的公關費用(當然對總局的公關費不在減輕之列)。僅僅為幫企業減負(公關費)就來個因噎廢食式的國家免檢?那也太低估了我們質檢總局的領導的智慧了。其實,所有的台詞後的真正的潛台詞是:全國各質檢局的這些大小官員們,每每自個撈得腦滿腸肥,卻只弄些牙慧來作冰敬碳敬給領導。搞得總局跟個清水衙門似的。好象總局的領導們真的不知他們的那些貓膩。於是總局就借“國家免檢”這塊招牌來個利益再分配:把各地最肥的企業的監督檢查權收繳到質檢總局,由總局來收這部分企業的公關費。而收了好處之後給的那塊免死金牌就是“國家免檢”。
至於第二點“扶優扶強、引導消費”。怎麼看都象質檢總局在不務正業地兜售它的“國家免檢”招牌的廣告詞。
終於,質檢總局通過一番運作把全國人民賦予它的公權力賣了個好價錢。財大氣粗的企業也花錢買了個保護傘,就像在舊上海灘直接拜了杜老板,不再把其他大小流氓放眼裡了。從此,只要擴大營銷,搞好公關,再不用擔心原來一直高懸頭頂的那把市場監管之劍了。
三鹿出事了。但“國家免檢”這塊牌子還會繼續下去。因為這畢竟是那麼多企業花了那麼多公關費換來的。在誠信經營這點上,國家質檢總局做得一定會比三鹿集團好得多。
轉載天涯雜談
質量技術監督機關作為國家的政府機構是市場的監督者,本來按正常的行政設置分別為國家質檢總局,各省市縣的質檢局。它們分別在不同的層次對市場進行監督檢查。這種多層次大面積的檢查雖然不能徹底清除所有市場上的偽劣產品,但對生產偽劣產品的企業會帶來很大的不便。因為他們將面對所有市場的不定時的市場監督。而只要有一處被查出,就會被曝光,從而引起消費者的警惕。由於全國所有的質檢局都有市場監督的權力,生產企業要想通過公關活動去擺平全國大大小小的各級質檢部門的難度極大,於是生產企業必將產生兩種分化--一類企業干脆認認真真抓質量,深怕被查出污點影響品牌,從而生產出經得起各種檢查的產品。另一類企業則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隔三差五地換市場換牌子。而消費者則很容易就能從市場上分辨出那些是老字號的靠得住的產品。
而國家質檢總局在2000年卻搞了個所謂的“國家免檢”招牌。從而讓企業有了一個可以偷奸耍滑的空間。最後終於以生命的消失為代價地在三鹿奶粉上暴露出了國家質檢總局貪婪的嘴臉。
讓我們先看看獲得“國家免檢”招牌後會有那些特權吧:如果一家企業某種產品獲得了免檢資格後,在免檢有效期內,一是國家、省、市、縣各級政府部門在內均不得對其進行質量監督檢查,二是在全國各個省均不得對其進行質量監督檢查,三是無論是生產領域,還是流通領域均不得對其進行質量監督檢查。
從這些特權項目可以看出,一家企業只要搞到“國家免檢”這塊招牌就如同在中國市場上手握尚方寶劍,基本上是無人可擋,無人可管了。有如此含金量的招牌,各大企業老板來質檢總局公關的力度也就由想可知了。
以目前中國商品的魚龍混雜和國人造假的超高智慧來講,作為市場的監管主體,對市場的怎樣嚴查都不為過。而質檢總局為何卻要搞個國家免檢,來把無為而治呢?
讓我們來看看質檢總局自己的解釋吧:一,避免重復檢查,減輕企業負擔;二,扶優扶強、引導消費。
對第一點,我們只要一琢磨就會發現,其實質檢總局的領導們對潛規則還是蠻清楚的啦。為什麼“重復檢查”會增加企業負擔?增加了企業什麼負擔?樣品?一點檢驗樣品對企業來講好像構不成什麼負擔吧。檢驗費用?質檢局的檢驗對企業是免費的啊。原來我們質檢總局的領導們是在幫助企業減輕對各級質檢部門的公關費用(當然對總局的公關費不在減輕之列)。僅僅為幫企業減負(公關費)就來個因噎廢食式的國家免檢?那也太低估了我們質檢總局的領導的智慧了。其實,所有的台詞後的真正的潛台詞是:全國各質檢局的這些大小官員們,每每自個撈得腦滿腸肥,卻只弄些牙慧來作冰敬碳敬給領導。搞得總局跟個清水衙門似的。好象總局的領導們真的不知他們的那些貓膩。於是總局就借“國家免檢”這塊招牌來個利益再分配:把各地最肥的企業的監督檢查權收繳到質檢總局,由總局來收這部分企業的公關費。而收了好處之後給的那塊免死金牌就是“國家免檢”。
至於第二點“扶優扶強、引導消費”。怎麼看都象質檢總局在不務正業地兜售它的“國家免檢”招牌的廣告詞。
終於,質檢總局通過一番運作把全國人民賦予它的公權力賣了個好價錢。財大氣粗的企業也花錢買了個保護傘,就像在舊上海灘直接拜了杜老板,不再把其他大小流氓放眼裡了。從此,只要擴大營銷,搞好公關,再不用擔心原來一直高懸頭頂的那把市場監管之劍了。
三鹿出事了。但“國家免檢”這塊牌子還會繼續下去。因為這畢竟是那麼多企業花了那麼多公關費換來的。在誠信經營這點上,國家質檢總局做得一定會比三鹿集團好得多。
轉載天涯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