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11月06日訊】(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丁小的采訪報道)近期中共自由派老人為首的五十多名大陸知識分子聯署公開信,借張丹紅爭議,呼吁正視中國境內的言論表達自由困境。
曾以媒體人及中國專家身份在德國接受采訪時發表“中國在實現《人權宣言》第三條方面作出的貢獻比世界任何政治力量都要大”等言論的德國之聲中文部原副主任張丹紅八月被停職之後,引起了紛爭不斷。
上月德國四十九名中國專家及漢學家聯名譴責德國之聲對這名女編輯的處罰。而本周大陸數十名知名知識分子就此此發表公開信,這封題為《請你們傾聽來自中國民間的聲音》的公開信表示盡管張丹紅的一些言論和判斷荒謬且無事實根據,但她並沒有被剝奪發言的權利;反觀中國大陸眾多因發表言論獲罪的人,誰更需要保護?
公開信簽署者之一的前北京經濟學周報副總編高瑜周二接受本台采訪時說:“ 四十九名專家以新聞自由的原則譴責德國之聲將張丹紅撤職,那麼中國的新聞自由呢?這些都是漢學家因該很了解的呀!而且其中一位竟然說中國異議人士就以他們的經歷謀取自己的利益,這些話是對中國異議人士的污蔑。我們要求為六四平反、推進政治改革和司法公正、要求推進新聞自由,要是在真正政治現代化的國家不會存在異議人士,因為每個人都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本着新聞自由的原則,來談中國人權、新聞的現狀到底是什麼,所以才寫了這公開信。”
另一名簽署了公開信的北京法學博士滕彪因關注各領域基層維權,近期被撤銷了律師職業資格,同時不准離境,他周二接受本台采訪時說從接觸基層的法律工作經驗來看,中國的人權進步舉步維艱:“這三四年來中國人權法治取得了不少進步,但這個進步主要是民間推動的,而且和其他國家和中國已加入的國際人權公約標准比起來還差得很遠很遠,目前環境還是比較差。”
第一批連署該信的國內人士包括前《人民日報》社長胡績偉,前新華社副社長李普,毛澤東前祕書李銳,趙紫陽前祕書鮑彤,“天安門母親”丁子霖等五十三位來自新聞、法律、文化、教育等界別的大陸知識份子。
本台周二采訪了九十多歲高齡的李普老先生,他表示中國幾十年來人權有進步,但不大,尤其是在新聞輿論方面:“有所改進,很大的改進還沒有。(意見)還是出不來,你刊登了某些文章,就可以把你雜志停掉;就是說如果我不滿意你的文章你的觀點,就可以把你封掉。”
通話此時無突然被中斷。
新華社八月底率先曝光張丹紅被撤職事件後,激動了不少大陸網民。而新華網日次再次報道稱四十九名歐洲名人支持張丹紅的言論,因而她十月下旬恢復采訪工作,但並未官復原職。
大陸知識分子的公開信同時質疑一些漢學專家的立場中立性,不少人其實是中國政府一些項目的合作伙伴。
而這封由眾多“敏感”詞匯和概念的民間公開信至今只能在海外的中文網站和論壇上發表。
曾以媒體人及中國專家身份在德國接受采訪時發表“中國在實現《人權宣言》第三條方面作出的貢獻比世界任何政治力量都要大”等言論的德國之聲中文部原副主任張丹紅八月被停職之後,引起了紛爭不斷。
上月德國四十九名中國專家及漢學家聯名譴責德國之聲對這名女編輯的處罰。而本周大陸數十名知名知識分子就此此發表公開信,這封題為《請你們傾聽來自中國民間的聲音》的公開信表示盡管張丹紅的一些言論和判斷荒謬且無事實根據,但她並沒有被剝奪發言的權利;反觀中國大陸眾多因發表言論獲罪的人,誰更需要保護?
公開信簽署者之一的前北京經濟學周報副總編高瑜周二接受本台采訪時說:“ 四十九名專家以新聞自由的原則譴責德國之聲將張丹紅撤職,那麼中國的新聞自由呢?這些都是漢學家因該很了解的呀!而且其中一位竟然說中國異議人士就以他們的經歷謀取自己的利益,這些話是對中國異議人士的污蔑。我們要求為六四平反、推進政治改革和司法公正、要求推進新聞自由,要是在真正政治現代化的國家不會存在異議人士,因為每個人都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本着新聞自由的原則,來談中國人權、新聞的現狀到底是什麼,所以才寫了這公開信。”
另一名簽署了公開信的北京法學博士滕彪因關注各領域基層維權,近期被撤銷了律師職業資格,同時不准離境,他周二接受本台采訪時說從接觸基層的法律工作經驗來看,中國的人權進步舉步維艱:“這三四年來中國人權法治取得了不少進步,但這個進步主要是民間推動的,而且和其他國家和中國已加入的國際人權公約標准比起來還差得很遠很遠,目前環境還是比較差。”
第一批連署該信的國內人士包括前《人民日報》社長胡績偉,前新華社副社長李普,毛澤東前祕書李銳,趙紫陽前祕書鮑彤,“天安門母親”丁子霖等五十三位來自新聞、法律、文化、教育等界別的大陸知識份子。
本台周二采訪了九十多歲高齡的李普老先生,他表示中國幾十年來人權有進步,但不大,尤其是在新聞輿論方面:“有所改進,很大的改進還沒有。(意見)還是出不來,你刊登了某些文章,就可以把你雜志停掉;就是說如果我不滿意你的文章你的觀點,就可以把你封掉。”
通話此時無突然被中斷。
新華社八月底率先曝光張丹紅被撤職事件後,激動了不少大陸網民。而新華網日次再次報道稱四十九名歐洲名人支持張丹紅的言論,因而她十月下旬恢復采訪工作,但並未官復原職。
大陸知識分子的公開信同時質疑一些漢學專家的立場中立性,不少人其實是中國政府一些項目的合作伙伴。
而這封由眾多“敏感”詞匯和概念的民間公開信至今只能在海外的中文網站和論壇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