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民成加拿大皇家銀行副總裁

2008年11月27日卡爾加裡
中國移民成加拿大皇家銀行副總裁

馬天培 世界日報
1994年王勇走進多倫多Bay Street 200號的皇家銀行大樓任職,毫無金融背景的他用9年時間成為皇家銀行副總裁及全行市場風險部董事總經理,這是從事金融業的大陸移民中所不多見的。

當年加入皇家銀行時,王勇剛拿到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數學博士學位,對金融知之甚少。但他在進入銀行後前3年中連升4級,而後在2003年更晉升為副總裁,在這所加拿大的大銀行裡統領市場風險管理制度及流程制定、確定資本市場衍生產品交易定量分析的准確性,並處理市場資本金、巴塞爾協議及風險模型等事務。

外行成內行 職位年年升

王勇出生於河北唐山關灤的1個礦工家庭,小時候為謀生曾做了2年木匠學徒。但恢復高考後,初三的他急忙從同學那裡借來課本苦學,一方面是為了給母親「爭臉」,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已知未來的恐懼:「如果不考大學,我能清楚地看到,我的40歲、50歲是什麼樣的,在工廠,煤礦,一輩子就這樣。」


加拿大皇家銀行集團副總裁王勇博士
從西安交大畢業後,王勇考到北京核工業部研究生院讀研究生,但他看到外國報刊上的高樓大廈,總覺得還有「更好的地方」。他申請了境外大學,卻因人事原因被迫使在家待業,等1本遲遲不來的因私出國護照,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我整天自己和自己踢球,就是用腳顛球。那年我踢爛了1個球。我到現在踢球技術不怎麼樣,但是顛球很厲害。」他最終堅持了下來。15個月後,他拿到護照,來到加拿大,後來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取得皇家銀行的應聘機會。

吃苦當吃補 只睡5小時

王勇說,自己那時尚未接受任何金融教育,「連現金流是什麼都不知道」。他只好花了2周時間惡補金融知識,讀完了金融衍生產品教授赫爾(John Hull)的教科書才得以過關。

經錄用後,他也沒敢松弛下來,每晚只睡5個多小時,閱讀大量金融文獻,天天早上6點鍾就到銀行。「那是銀行還沒什麼人的時候。我的那層樓,往往是我開燈的。很長時間裡,別人上班的時候知道我來得早,但是不知道到底有多早」。他回憶說,開燈那一刻並不覺得累,也不覺得委屈,只有一種趕在人前的興奮。「做一件事情做到某一點,總會覺得特別難,想干嘛這麼努力,曬曬太陽比啥不好?但是再想一想,很多人也是到這點就退了,再做下去就能超過他們了,這時候就又有動力了」。

而王勇的老板也忽然發現他進步驚人,才交代的事情,沒幾天就會了。從1994年到2003年,王勇升遷很快,直至副總裁。在這幾年中,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又取得注冊金融分析師 (CFA)和注冊金融管理師職稱 (FRM)。

最近,王勇又完成了自己的著作「現代西方商業銀行核心業務管理」,並用2年時間與人合作翻譯了赫爾的「風險管理與金融機構」、「期貨和期權市場基本原理」、「期權、期貨和其它衍生產品」。

勇敢說英語 打入社交圈

他認為,金融業與其他行業不同,形勢瞬息萬變,不能坐在自己已有的知識上吃一輩子,一定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而移民進入加拿大金融業,還需特地了解西方文化和時事,盡快融入社交圈,所以要關注每日的時事新聞。

但王勇也以為,人不能丟棄自己固有的文化,要如加州大學前華裔校長田長霖說的那樣「在西方人中像西方人,在中國人中像中國人」,而不是相反。如果在西方不能入鄉隨俗,在中國人中又露出西方式優越感,就很失敗。

王勇稱自己到現在英語口音都很重,但一直請英語老師進行個人輔導,在課程上就花了幾千塊錢。他說,老師會指出他的問題,有些詞的發音糾正起來很困難,但至少可以避免說出這些詞,用其他詞來替代,以免露怯。同時,他說移民要避免怕丟人而不敢說英語的習慣,因為「如果你敢講,其他人對你還是很容忍;但是如果你不講,那就是完全放棄了。很多大陸移民知識很豐富,但是如果不講出來,就沒有人知道」。

地震過來人 認養10孤兒

他也提醒為事業而奮斗的移民,不要總認為事業第一,對家庭成員的疏忽以後再彌補,因為事業成功只是成功的一小部分,美滿家庭和個人的修養也至關重要。工作之余,王勇與幾個同行一起建立加中金融協會,現有成員70余人,除開始時加入的很多大陸移民外,現港台移民及非華裔金融業人員也有入會。他說,這是為了同行間互相交流,也方便與中國金融團體打交道。此外,他所在的愛心教育基金會也在今年汶川大地震後為四川捐款,並認養了10名地震孤兒。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王勇飛赴四川,看望這些孩子。王勇說,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如果有合適的工作機會,自己將來也許會考慮回國:「我父母還在唐山。河北人特別戀家,永遠都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