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07日訊】俄烏戰導致幾乎所有歐美日韓車企撤離俄羅斯,中國汽車趁機大舉進入俄國市場。但系列跡象顯示,中俄甜蜜期已過去。近日有俄媒大曝俄羅斯市場上的中國汽車的質量短板,普京當局也接連出招,對湧入俄國市場的中國車企進行限制與打壓。
俄羅斯汽車媒體AUTONEWS發布的一份測試報告,近日在中國大陸網絡社群中被傳得沸沸揚揚。這份報告對中國多家汽車品牌的質量問題和缺陷,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評。
據悉, AUTONEWS這次派出專家,總共對17個品牌的汽車進行了測試,其中包括斯柯達、歐寶、標致、大眾、奧迪、寶馬、奔馳等歐洲品牌,也包括長城、吉利、奇瑞、一汽、廣汽、長安、東風等中國製造的汽車。
檢測結果顯示:歐洲品牌汽車金屬的使用壽命約為12年,使用防腐蝕塗層後,所有歐洲品牌的汽車金屬耐腐蝕期限可達20年;而被測試的中國汽車中,有5個品牌的汽車金屬車身未進行防腐處理,使用兩年後其原件就會明顯生鏽,長城、吉利、奇瑞、一汽、廣汽、長安的車金屬耐腐蝕期限可達5年,中國新車在俄使用壽命一般都在5年至7年,只有個別案例使用時間超過10年。
俄羅斯汽車工程師協會就上述測試情況得出的結論是,中國製造的汽車在俄羅斯氣候和路況下的表現很糟糕,甚至不如俄羅斯本土的一些老品牌。還有俄羅斯媒體針對中國汽車的售後服務和零配件供應問題提出批評,譴責中國車企未建立售後服務體系,零配件的管理也十分混亂。
俄媒抱怨,某款中國汽車銷往俄國才5年,其零配件就已經停產,導致俄羅斯車主在維修汽車時找不到適配的零部件來替換。甚至俄國的技師維修拆裝中國製汽車,需要準備5套不同規格的扳手,某些螺絲和接口還必須用該品牌4S店專用的拆裝工具。
相比之下,豐田、大眾、現代等國際品牌的汽車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基本上一個車架號就能找到對應的零件,即使是二十年前的老車也能找到合適的配件,維修工具和螺絲都很符合常規。
針對上述情況,自媒體人「鐵君」2月6日發文分析指出,中國國內的汽車輿論場就是一個「信息繭房」,新勢力車企培養了龐大的網絡水軍來製造假新聞,搞所謂「愛國營銷」,通過刪帖控評等手段封殺提出異議的自媒體,甚至利用法律戰來打壓維權車主,從而製造出「欣欣向榮,萬物勃發」的虛假的輿論導向。然而,這一套手段在中國國內雖然行得通,到了國際上,尤其對歐美日韓俄等經濟發達國家就行不通了。
事實上,在俄烏戰爭爆發前,歐美日韓車企佔據了俄羅斯汽車市場的很大份額。2021年俄羅斯汽車銷量排行榜上的前10名,除了第1名拉達和第8名GAZ是俄羅斯品牌外,其他都是歐日韓汽車品牌。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西方企業紛紛撤出俄國以示抵制,中國汽車才得以乘虛而入。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中俄「甜蜜期」也在逐漸消逝。普京當局接連對中國車企出招,通過補稅、增加回收費,以及讓汽車進口流程變得更加繁瑣等手段,大幅拉高中國進口汽車的價格,並逼迫中國車企到俄羅斯設廠。從2024年10月份開始,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銷量連續三個月出現了明顯下滑。
如今,對於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的發展前景,外界大多持質疑態度,甚至有自媒體斷言,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前途,很可能是「中國摩托車潰敗東南亞」的翻版。
(記者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