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3月2日訊】在二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13家報紙3月1日發表聯合社論,敦促加速戶籍改革,呼籲公民取得自由遷徙權利,並表示已到非革新不足以平息民怨,非革新不足以與時俱進之境地。該社論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認為是近20年來中國大陸平媒的罕見之舉。
對此罕見行動有社會上多種解讀,跟貼也相當踴躍。有贊同的學者認為這些報社的橫向聯合,是報人對時局的失望與焦急所致。有受戶籍之苦的民眾似乎看到希望表示立頂。有研究政論的知名上海民主人士認為這些媒體聯合社論是得到暗示下的所為,無論是否得到二會的重視,對媒體而言都是雙贏,碰對了提陞社會地位,否則也是仗義執言,而中共也給外界製造了一些言論自由的空間假象。也有人責疑沒有自由的基礎,此擧屬異想天開。
二會敏感之際 聯合社論推出戶籍改革
分別來自全國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13家地方媒體包括《雲南信息報》、《重慶時報》、《南方都市報》、《城市晚報》、《遼沈晚報》、《新安晚報》、《大河報》、《都市時報》、《華商報》、《經濟觀察報》、《東南快報》、《安徽上報》、《內蒙古晨報》,同時在今日推出的聯合社論呼籲,希望在二會召開之際,提請與會代表與委員們運用手中的權力,加快戶籍改革進度,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記制度取代現行僵化的戶籍制度。
社論認為現行的戶籍政策確實造成了城市居民與農民、城市居民之間地位的不平等,制約了中國公民的自由遷徙,明顯與《憲法》相違背。除此之外,還指出戶籍制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導致很多城市戶口成了被買賣的對象。
為此,社論呼籲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運用手中的權力,敦促有關部委儘快廢除1958年頒布的《戶口登記條例》,提出全國戶籍制度改革的明確時間表,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記制度取代現行僵化的戶籍制度,直至最終將其徹底消除。
報人對中共政改失信心
中國知名的公共知識份子之一的凌滄洲今天也撰文表示13家報紙聯合社論壯舉發生在上海飛車撞虎事件之際,具有壓力風向標的意義。他認為中國社會向來是金字塔垂直結構,報人的橫向聯合,雖不是結社自由嘗試,亦冒若干風險,若無報人對時局的失望與焦急,斷不至此!。
他還表示說,南都13家報紙的聯合社論說明報人對政改停滯已經完全失去耐心和信心。他對南都的這個切入表示讚賞並認為中國公民的每項自由,需要一項項呼籲。最後他調侃社論的文風——「普世價值浩蕩西風竄訪官媒」。
戶籍制度問題嚴重 評論:探風之舉
上海的一位研究政論的知名民主人士認爲,從這十三家媒體發表的聯合社論激烈程度來看,尤其是二會的當前,他們跨省的合作至少是社長或者總編之類是有共識的,因此這個聯合社論肯定是得到了某種暗示下的所為。因爲不是中共最舉足輕重的媒體,因此一旦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也不會太傷當局的大雅,而且另一方面也給人一種錯覺中共體制下有一定的言論自由度,這點在外媒的一些報道中就能看出來。
他還分析這篇社論是媒體記者在揣摩下寫的,對這些媒體而言是雙贏,這麽大的社會問題如果得到二會重視,這些媒體的社會地位就會得到提高,如果得不到重視,對他們而言也是仗義執言,不會令當局太感冒,根本不可能會有風險。
他還表示不管怎麽樣,認爲戶籍制度確實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他自己身邊的朋友就發生了很多因戶籍而產生的荒唐之事。他有一個朋友在上海買門面房做生意,生活了很多年,但一旦孩子長大到了讀高中年齡,所有上海的學校就不接受了,最後他只得把店鋪租給別人,自己帶孩子囘原地上高中,就是生意很成功也解決不了戶籍弊端。
也有學者認為開放戶籍是為了防止房地產崩潰,以房產申請城市戶籍,進一步拉動房地產經濟。他分析這種跡象從今年年初政府的工作會議時,對農村經濟工作的一個重大方向就是要開放農村戶口進城。而這種開放進城,很多人有共同的感覺,就是再一次對農民利益的剝奪,主要是想搶佔他們的土地。
網民熱議 眾說紛紜
北京網友瀾瀾表示非常贊成,並真正希望能切實進行改革。他說:「我身邊很多朋友有正式而體面的工作,惟獨沒有當地戶口,不得不承受親人分離、子女異地的痛苦。學學西方發達國家,身分證就是戶籍、就是社保卡,促進了人員的合理流動。」
廣西北海網友表示大力支持說,本人是農村戶口,老公是城鎮戶口,卻無法把戶口遷到我老公處,原村裡又不把我當成同村村民對待。都是這戶籍制度搞的,我相信與我同樣處境的全國一定很多,我們這部分人的所有權益都無法得到保障,戶籍不改不行。
長沙網友瀟湘劍客則認為,戶籍制度改革涉及太多領域,非吶喊可以一時解決的。自由是要建立在平等、公平、公開原則下進行的。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應該是解決最廣大人民的醫療、養老保 險等最基本的民生權利。妄想自由居住還要享受當地的福利,真的是異想天開!!!
還有反對的網友認為居住證,也是騙人的把戲。根本不可能的。
也有北京網友認為戶籍改革難度很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決不是頭腦發熱,喊幾句口號就可以解決的。
還有網民覺得是胡說八道。他認為說:「這不是戶籍制度的問題,而是土地問題。問題在於:土地不能自由買賣,所以農村就是一村一集體。村與村互相不能遷,城市人不能去農村,城市成了死胡同。大城市人口太多,不能流出。 問問哪個村要城裡下崗人員?給分地分宅地。
更有網友指出這不是實現公民遷徙自由,而是實現農民遷徙自由。
大紀元記者駱亞報導。
對此罕見行動有社會上多種解讀,跟貼也相當踴躍。有贊同的學者認為這些報社的橫向聯合,是報人對時局的失望與焦急所致。有受戶籍之苦的民眾似乎看到希望表示立頂。有研究政論的知名上海民主人士認為這些媒體聯合社論是得到暗示下的所為,無論是否得到二會的重視,對媒體而言都是雙贏,碰對了提陞社會地位,否則也是仗義執言,而中共也給外界製造了一些言論自由的空間假象。也有人責疑沒有自由的基礎,此擧屬異想天開。
二會敏感之際 聯合社論推出戶籍改革
分別來自全國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13家地方媒體包括《雲南信息報》、《重慶時報》、《南方都市報》、《城市晚報》、《遼沈晚報》、《新安晚報》、《大河報》、《都市時報》、《華商報》、《經濟觀察報》、《東南快報》、《安徽上報》、《內蒙古晨報》,同時在今日推出的聯合社論呼籲,希望在二會召開之際,提請與會代表與委員們運用手中的權力,加快戶籍改革進度,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記制度取代現行僵化的戶籍制度。
社論認為現行的戶籍政策確實造成了城市居民與農民、城市居民之間地位的不平等,制約了中國公民的自由遷徙,明顯與《憲法》相違背。除此之外,還指出戶籍制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導致很多城市戶口成了被買賣的對象。
為此,社論呼籲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運用手中的權力,敦促有關部委儘快廢除1958年頒布的《戶口登記條例》,提出全國戶籍制度改革的明確時間表,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記制度取代現行僵化的戶籍制度,直至最終將其徹底消除。
報人對中共政改失信心
中國知名的公共知識份子之一的凌滄洲今天也撰文表示13家報紙聯合社論壯舉發生在上海飛車撞虎事件之際,具有壓力風向標的意義。他認為中國社會向來是金字塔垂直結構,報人的橫向聯合,雖不是結社自由嘗試,亦冒若干風險,若無報人對時局的失望與焦急,斷不至此!。
他還表示說,南都13家報紙的聯合社論說明報人對政改停滯已經完全失去耐心和信心。他對南都的這個切入表示讚賞並認為中國公民的每項自由,需要一項項呼籲。最後他調侃社論的文風——「普世價值浩蕩西風竄訪官媒」。
戶籍制度問題嚴重 評論:探風之舉
上海的一位研究政論的知名民主人士認爲,從這十三家媒體發表的聯合社論激烈程度來看,尤其是二會的當前,他們跨省的合作至少是社長或者總編之類是有共識的,因此這個聯合社論肯定是得到了某種暗示下的所為。因爲不是中共最舉足輕重的媒體,因此一旦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也不會太傷當局的大雅,而且另一方面也給人一種錯覺中共體制下有一定的言論自由度,這點在外媒的一些報道中就能看出來。
他還分析這篇社論是媒體記者在揣摩下寫的,對這些媒體而言是雙贏,這麽大的社會問題如果得到二會重視,這些媒體的社會地位就會得到提高,如果得不到重視,對他們而言也是仗義執言,不會令當局太感冒,根本不可能會有風險。
他還表示不管怎麽樣,認爲戶籍制度確實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他自己身邊的朋友就發生了很多因戶籍而產生的荒唐之事。他有一個朋友在上海買門面房做生意,生活了很多年,但一旦孩子長大到了讀高中年齡,所有上海的學校就不接受了,最後他只得把店鋪租給別人,自己帶孩子囘原地上高中,就是生意很成功也解決不了戶籍弊端。
也有學者認為開放戶籍是為了防止房地產崩潰,以房產申請城市戶籍,進一步拉動房地產經濟。他分析這種跡象從今年年初政府的工作會議時,對農村經濟工作的一個重大方向就是要開放農村戶口進城。而這種開放進城,很多人有共同的感覺,就是再一次對農民利益的剝奪,主要是想搶佔他們的土地。
網民熱議 眾說紛紜
北京網友瀾瀾表示非常贊成,並真正希望能切實進行改革。他說:「我身邊很多朋友有正式而體面的工作,惟獨沒有當地戶口,不得不承受親人分離、子女異地的痛苦。學學西方發達國家,身分證就是戶籍、就是社保卡,促進了人員的合理流動。」
廣西北海網友表示大力支持說,本人是農村戶口,老公是城鎮戶口,卻無法把戶口遷到我老公處,原村裡又不把我當成同村村民對待。都是這戶籍制度搞的,我相信與我同樣處境的全國一定很多,我們這部分人的所有權益都無法得到保障,戶籍不改不行。
長沙網友瀟湘劍客則認為,戶籍制度改革涉及太多領域,非吶喊可以一時解決的。自由是要建立在平等、公平、公開原則下進行的。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應該是解決最廣大人民的醫療、養老保 險等最基本的民生權利。妄想自由居住還要享受當地的福利,真的是異想天開!!!
還有反對的網友認為居住證,也是騙人的把戲。根本不可能的。
也有北京網友認為戶籍改革難度很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決不是頭腦發熱,喊幾句口號就可以解決的。
還有網民覺得是胡說八道。他認為說:「這不是戶籍制度的問題,而是土地問題。問題在於:土地不能自由買賣,所以農村就是一村一集體。村與村互相不能遷,城市人不能去農村,城市成了死胡同。大城市人口太多,不能流出。 問問哪個村要城裡下崗人員?給分地分宅地。
更有網友指出這不是實現公民遷徙自由,而是實現農民遷徙自由。
大紀元記者駱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