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6月16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上海教育科學院最近的調查顯示,中國學生模仿能力強,創造力不足。有85%的中小學教師不能容忍學生的奇思怪想。
上海市教育科學院普教研究所最近公布了他們對上海、天津、重慶、南京、杭州和南昌6個城市中小學生創造力的調查報告。這一調查發現,只有15%的中小學教師能夠「肯定學生的思想,鼓勵大家提出自己的見解」。調查報告認為,這顯示中國的教師對學生奇思怪想容忍度極低,不少學生的創意在萌芽中夭折。中國學生模仿能力強,但設計和改進的能力弱,動手實踐能力弱,組織研究材料做出創造性結論的能力極弱。
山東大學教育學院退休教授孫文廣認為,不鼓勵學生有創意確實是目前中國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大問題。
「在中國現在對學生的要求就是背誦,能夠記住一些條條去考試。考試的時候要搞一些固定的答案,那麼將來改題的題目好改。這個意識形態本身已經是非常老化了。你要是有創造性對這個也懷疑,對那個也排斥,自由自在地來表達,這樣對整個社會來講它覺得是一種叛逆了,所以它不喜歡出現這種情況。」
現代經濟被稱為創新經濟,缺乏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將對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構成最大障礙。孫教授指出,中國雖然號稱世界工廠,但幾乎所有產品的核心技術都不是中國開發創造,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憂。
廣東中山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郭麗解釋說,人類的創造性思維需要從小培養,如果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在小時候受到壓制,日後肯定影響到這個人的創造能力。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創造能力這三樣,在很小的時候他大致已經定了型了。再到後來智力本身幾乎就沒有太多的長進。因為創造性需要有衝動、有突發、有能量、還有冒險。因為創造裡面一定有這些,我們大陸的應試教育就有模仿能力而已,幾乎都是在重複。」
在山東的孫教授說,中國教育體制中壓抑青少年創新思維,有傳統文化的問題,也有現在教育體制的問題,目前中國的應試教育和唯分數論成敗的環境,大大加重了這一問題。中山大學的郭教授表示,其實中國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但在現行體制下他們個人往往無法改變現狀。
「我最近也是在培養校長、院長。我就是在強調從幼兒園開始千萬要保護孩子的創造能力。但是真做晚了,沒辦法了,孩子束手無策,哪敢?怕犯錯誤。」
在美國的許多大學教授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也有類似的感受,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刻苦,學習能力強,考試成績好,但他們組織材料形成新思維和新產品的能力較弱。上海教科院的調查也顯示,中國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弱,缺乏動手的本領和綜合通用技術能力。
對此郭教授表示,當前中國的教育觀念受制於整個社會觀念,教育體制也受制於社會體制。
「觀念不改變,教育上不可能培養出有創造性的人,你說把老師的權力放大到那個…我們社會它會這樣嗎?老師的權力無限的大,讓老師去決定人、開發他的創造性,我們人與人之間對老師能有這麼大的信任度嗎?」
上海教科院的報告建議,減少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和空間參與教學、體驗創造,並建立專門的創造力培養機構,開展中小學生創造力的相關研究。郭教授認同這個建議,但對有關建議是否能夠在學校實行持懷疑態度。
上海市教育科學院普教研究所最近公布了他們對上海、天津、重慶、南京、杭州和南昌6個城市中小學生創造力的調查報告。這一調查發現,只有15%的中小學教師能夠「肯定學生的思想,鼓勵大家提出自己的見解」。調查報告認為,這顯示中國的教師對學生奇思怪想容忍度極低,不少學生的創意在萌芽中夭折。中國學生模仿能力強,但設計和改進的能力弱,動手實踐能力弱,組織研究材料做出創造性結論的能力極弱。
山東大學教育學院退休教授孫文廣認為,不鼓勵學生有創意確實是目前中國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大問題。
「在中國現在對學生的要求就是背誦,能夠記住一些條條去考試。考試的時候要搞一些固定的答案,那麼將來改題的題目好改。這個意識形態本身已經是非常老化了。你要是有創造性對這個也懷疑,對那個也排斥,自由自在地來表達,這樣對整個社會來講它覺得是一種叛逆了,所以它不喜歡出現這種情況。」
現代經濟被稱為創新經濟,缺乏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將對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構成最大障礙。孫教授指出,中國雖然號稱世界工廠,但幾乎所有產品的核心技術都不是中國開發創造,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憂。
廣東中山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郭麗解釋說,人類的創造性思維需要從小培養,如果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在小時候受到壓制,日後肯定影響到這個人的創造能力。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創造能力這三樣,在很小的時候他大致已經定了型了。再到後來智力本身幾乎就沒有太多的長進。因為創造性需要有衝動、有突發、有能量、還有冒險。因為創造裡面一定有這些,我們大陸的應試教育就有模仿能力而已,幾乎都是在重複。」
在山東的孫教授說,中國教育體制中壓抑青少年創新思維,有傳統文化的問題,也有現在教育體制的問題,目前中國的應試教育和唯分數論成敗的環境,大大加重了這一問題。中山大學的郭教授表示,其實中國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但在現行體制下他們個人往往無法改變現狀。
「我最近也是在培養校長、院長。我就是在強調從幼兒園開始千萬要保護孩子的創造能力。但是真做晚了,沒辦法了,孩子束手無策,哪敢?怕犯錯誤。」
在美國的許多大學教授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也有類似的感受,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刻苦,學習能力強,考試成績好,但他們組織材料形成新思維和新產品的能力較弱。上海教科院的調查也顯示,中國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弱,缺乏動手的本領和綜合通用技術能力。
對此郭教授表示,當前中國的教育觀念受制於整個社會觀念,教育體制也受制於社會體制。
「觀念不改變,教育上不可能培養出有創造性的人,你說把老師的權力放大到那個…我們社會它會這樣嗎?老師的權力無限的大,讓老師去決定人、開發他的創造性,我們人與人之間對老師能有這麼大的信任度嗎?」
上海教科院的報告建議,減少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和空間參與教學、體驗創造,並建立專門的創造力培養機構,開展中小學生創造力的相關研究。郭教授認同這個建議,但對有關建議是否能夠在學校實行持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