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義:中國進口蔬菜未標示產地

2010年11月03日評論
【新唐人2010年11月3日訊】台灣已經從中國進口了許多食品,連生鮮蔬菜也不例外。據統計,去年從國外進口的生鮮蔬菜已有二十萬公噸,今年至九月止,也有12.1萬公噸,其中從中國進口的約為2.5萬公噸。自歐美國家進口的蔬菜都有清楚的產地標示,唯獨東南亞、中國進口的沒有,甚至有作假標示為台灣的,混同台灣的農產品一起陳列販售。

中國的黑心商品早已惡名昭彰,氾濫為禍,現在幾乎已被全球抵制。今年韓國由於氣候異常,導致白菜、蘿蔔欠收,而白菜、蘿蔔正是韓國人每餐必備的泡菜的主要原料。因此,韓國政府決定自中國進口大量白菜,自然引發了韓國人對中國白菜品質的不信任及擔憂。韓國人的擔心是有根據的,資料顯示2008年進口的中國泡菜用白菜的廢棄量是1,106公噸, 2009年是338公噸,而今年至8月底止的廢棄量是155公噸。廢棄的理由是,進口白菜中含寄生蟲卵及農藥、重金屬等雜質量嚴重超標。

其實,中國的農產品含有毒物質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據中國國家環保部的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地表水中的重金屬(主要是汞、其次是鎘、鉻、鋁)污染的耕地面積近兩千萬公頃,約佔耕地總面積的1/5。全國每年單是由於重金屬污染而減量的糧食就達一千多萬公噸。

中國的土壤專家,中科院院士趙其國亦明確表示,中國的冶金和化工業經過長年生產,其有毒廢棄物早已滲入土壤裡,這些有毒化學物質在土壤中隔了幾十年仍然存在,最終則進入食物鏈而被人們吃掉。這是中國目前潛在的環境問題,非常嚴重。難怪中國的污染事件頻率非常高。

韓國人吃中國進口的白菜有政府加強檢驗把關,可以吃到相對放心的白菜。可憐的中國人每天從口中不知吃進多少有毒物質。台灣人民要問的是:台灣的檢驗單位是否亦能加強檢驗把關,予以防患問題蔬菜,而讓國人亦能吃到令人放心的蔬菜呢?

記得馬政府剛上台不久,甫就任農委會主委的陳武雄曾經對他的未來農業政策發表政策白皮書說,要活化22萬公頃的休耕農地,用以耕種台灣需進口的作物,他說未來台灣的農地要成為專門生產糧食,將土地與財政好好規劃而投入糧食生產,並且為了要照顧消費者的健康,還要做到生產健康的農產品,讓台灣成為無毒的農業島。

好一幅美麗的農業願景。但是,馬政府執政二年多來,台灣的農業目標還是原地踏步,甚至更糟,還不斷的增加從中國進口農產品,也不嚴格執行〈商標法〉標明進口農產品的產地。如此這般,我們真能相信政府的把關能力嗎?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 轉自《大紀元》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