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發現 巴金森氏症盼有解

2011年01月11日台灣
【新唐人2011年1月11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1日電)熱門電影「愛情藥不藥」男主角著迷患有巴金森氏症的女主角,為了她四處求醫。中研院今天表示,找到蛋白質群集關鍵機制,類似巴金森氏症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治療,露出曙光。

日劇「一公升眼淚」的活潑可愛女主角「亞也」,在15歲時得了小腦脊髓萎縮症,25歲過世;「愛情藥不藥」女主角安海瑟威因巴金森氏症越來越嚴重,讓男主角傑克葛倫霍帶著她四處求醫,令人感動。

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杭丁頓舞蹈症、小腦脊髓萎縮症及額顳葉退化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是因蛋白質在腦部發生群集現象,造成腦神經退化或死亡。目前醫學界對於這樣的疾病都無解,只能延緩發病,因此電影敘述到此類病症都是悲劇收場。

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胡進錕今天發表研究成果,有助於此類病症的了解。胡進錕表示,運用「晶格模型」研究影響群集速率的關鍵因素,發現可以從單獨一條蛋白質出現在群集型態的機率,來決定該蛋白質最容易產生群集現象的溫度。

胡進錕說,物理研究是要找到一般性的原理,未來將結合電腦模擬、解析分析和實驗數據,建立蛋白質群集現象的一般性理論,除溫度外,希望能找出其他如酸鹼度等影響蛋白質群集的因素,生醫界便可以因此研發藥物治療或是找出防治的方法。

胡進錕坦言,基礎研究經費有限,期盼更多經費投入,讓此項研究能在3至5年內完成。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