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2月8日訊】(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7日專電)老師:「幾個角的邊構成1個角?」學生紛紛用中文回答:「2個。」乍聽之下或許不稀奇,只不過師資是中國人,學生卻是沒有華人血統,土生土長的4年級美國孩子。
創立於1990年的波特蘭國際學校,創校之初僅有17名學生,現在到從幼幼班到5年級共446名學生。全校分成中文、日文、西班牙文3種語言上課,授課老師都是母語人士。校園到處都聽得到英文、中文、日文、西班牙文的打招呼與問候語,宛如迷你國際村。
波特蘭國際學校原本只有西班牙文課程,中文課程在1996年開始。曾在上海創辦國際學校的現任校長奧西尼(Alfonso Orsini)指出,當年決定開闢中文課程,並不是因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而帶動「中國熱」,而是波特蘭當地有許多領養中國嬰兒的家長,懇求當時的校長增設中文課程,讓這些孩子不要失去原本的文化根源。
直到今天,把孩子送到這�接受全中文課程的美國家長,絕大多數並沒有任何華人血統,家�也不講中文。少數幾位學童的父母雖是華裔後代,但平常家�只說英文;極少數幾位學童是父母其中1方為中國大陸的新移民。全中文幼幼班的教室�,幾名黑頭髮黃皮膚的孩子,多半是美國父母領養的中國寶寶,還有其他非華人的亞洲族裔。
為什麼不會說中文的美國家長,會把子女送到全中文授課的學校就讀?
奧西尼分析指出,波特蘭是一個「非常有國際觀的城市」,這�許多為人父母者在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並不是只想到孩子未來的工作或職業,也不是專門要讓孩子長大之後跟中國做生意,「因為在1996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發展可以說才剛起步而已,所以那時候的家長們並沒有想到做生意這一點,如今的家長們也不是以這點為考量。」
他說:「我想,這�的人讓小孩學習語言,是為了瞭解另1個文化,可以跟世界另1個地方的人建立溝通。」
奧西尼說,學校教材採用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課程,教育宗旨非常注重把學生培養成國際公民,可以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交流。
有趣的是,由於絕大多數家長根本不懂中文,幼稚園或1年級孩子帶回家的功課,爸爸媽媽根本看不懂,為了幫助孩子複習課業,有些家長也跟著一點一滴學中文。奧西尼說,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變得非常獨立。
3歲就可就讀的幼幼班及幼稚園班教室�,還聽得到小朋友彼此以英語交談,有時候要跟老師講話,想不出適合的中文用詞,也會用英語表達。不過,到了高年級,教室�就不准講英語了。升上5年級之後,最讓孩子們期待的,就是全體學生在學校安排下,飛往中國大陸展開學習之旅。
奧西尼說,隨行的不少家長見識到孩子用流利中文跟新朋友交談、在市場上買東西時討價還價,都會感到非常驚訝。
由於多數孩子都是第1次接觸中文,負責幼稚園教學的老師是來自台灣的潘金煜表示,透過很多遊戲、歌曲、團體活動讓小朋友適應情境式的語言學習,讓他們融入環境,自然而然學到中文,並且用中文表達。
潘金煜的班上,年僅4、5歲的孩子已可用中文從1數到20,甚至100,也會在白板上寫下「一二三四」的中文字。碰到母語是中文的外賓或訪客,孩子們一個個興奮地喊著:「我會說中文!」天真活潑的動作與表情,透露出身為小小世界公民的無比自信。
創立於1990年的波特蘭國際學校,創校之初僅有17名學生,現在到從幼幼班到5年級共446名學生。全校分成中文、日文、西班牙文3種語言上課,授課老師都是母語人士。校園到處都聽得到英文、中文、日文、西班牙文的打招呼與問候語,宛如迷你國際村。
波特蘭國際學校原本只有西班牙文課程,中文課程在1996年開始。曾在上海創辦國際學校的現任校長奧西尼(Alfonso Orsini)指出,當年決定開闢中文課程,並不是因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而帶動「中國熱」,而是波特蘭當地有許多領養中國嬰兒的家長,懇求當時的校長增設中文課程,讓這些孩子不要失去原本的文化根源。
直到今天,把孩子送到這�接受全中文課程的美國家長,絕大多數並沒有任何華人血統,家�也不講中文。少數幾位學童的父母雖是華裔後代,但平常家�只說英文;極少數幾位學童是父母其中1方為中國大陸的新移民。全中文幼幼班的教室�,幾名黑頭髮黃皮膚的孩子,多半是美國父母領養的中國寶寶,還有其他非華人的亞洲族裔。
為什麼不會說中文的美國家長,會把子女送到全中文授課的學校就讀?
奧西尼分析指出,波特蘭是一個「非常有國際觀的城市」,這�許多為人父母者在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並不是只想到孩子未來的工作或職業,也不是專門要讓孩子長大之後跟中國做生意,「因為在1996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發展可以說才剛起步而已,所以那時候的家長們並沒有想到做生意這一點,如今的家長們也不是以這點為考量。」
他說:「我想,這�的人讓小孩學習語言,是為了瞭解另1個文化,可以跟世界另1個地方的人建立溝通。」
奧西尼說,學校教材採用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課程,教育宗旨非常注重把學生培養成國際公民,可以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交流。
有趣的是,由於絕大多數家長根本不懂中文,幼稚園或1年級孩子帶回家的功課,爸爸媽媽根本看不懂,為了幫助孩子複習課業,有些家長也跟著一點一滴學中文。奧西尼說,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變得非常獨立。
3歲就可就讀的幼幼班及幼稚園班教室�,還聽得到小朋友彼此以英語交談,有時候要跟老師講話,想不出適合的中文用詞,也會用英語表達。不過,到了高年級,教室�就不准講英語了。升上5年級之後,最讓孩子們期待的,就是全體學生在學校安排下,飛往中國大陸展開學習之旅。
奧西尼說,隨行的不少家長見識到孩子用流利中文跟新朋友交談、在市場上買東西時討價還價,都會感到非常驚訝。
由於多數孩子都是第1次接觸中文,負責幼稚園教學的老師是來自台灣的潘金煜表示,透過很多遊戲、歌曲、團體活動讓小朋友適應情境式的語言學習,讓他們融入環境,自然而然學到中文,並且用中文表達。
潘金煜的班上,年僅4、5歲的孩子已可用中文從1數到20,甚至100,也會在白板上寫下「一二三四」的中文字。碰到母語是中文的外賓或訪客,孩子們一個個興奮地喊著:「我會說中文!」天真活潑的動作與表情,透露出身為小小世界公民的無比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