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斯:暫時的動盪不安勝於虛假的穩定

2011年02月19日美國
【新唐人2011年2月19日訊】(美國之音報導)前美國國務卿賴斯日前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文章,論述了“暫時的動盪不安要遠遠勝於建立在專制基礎上的虛假的穩定”。賴斯闡述了她對埃及以及國際局勢的看法。賴斯說,穆巴拉克下臺之前那幾天,她在電視上一邊看著穆巴拉克講話,一邊想: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穩定壓倒民主的結果可能是二者俱失

賴斯擔任國務卿期間曾於2005年6月訪問埃及,並在開羅的美利堅大學發表了演講,明確表示“美國將和追求自由的民眾站在一起。”

在2月16號發表於華盛頓郵報的署名文章中,賴斯說,當初那麼說,實際上就等於是承認美國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中東地區,一貫以穩定壓倒民主訴求的政策,沒有成功,結果是“雞飛蛋打”,既沒有達到區域穩定,也沒有推進民主。

穆巴拉克 前車之鑒

賴斯說,之後一段時間內,埃及領導層似乎在政治上有所放鬆,但是好景不長;穆巴拉克不久就又開始將反對派人士抓捕入獄,民眾憎恨的“緊急狀態法”依然沒有被取消的跡象,而且議會選舉依然是笑話。

賴斯認為,正是由於穆巴拉克領導的埃及政府拒絕主動展開體制改革,最後落得極其被動的局面。她說,區域內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應該從中汲取教訓,加快已經拖得不能再拖的政治和經濟改革。

賴斯表示,穆巴拉克和他手下的班底如今已經大勢已去;下一步,對美國來說最為關鍵的,是要公開表達一點,那就是,我們對埃及的未來充滿信心。

支持對民友善的政府

賴斯說,未來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內,幾乎可以肯定,局勢將會是動盪不安的;但是,“暫時的動盪不安要遠遠勝於建立在專制基礎上的虛假的穩定。”“美國應當支援民主政府,這樣做,不是因為他們對我們更加友善,而是因為他們對自己國家的民眾更加友善。”

賴斯進一步表示,民主體制下的政府,包括我們的一些最親密的盟友,不見得在所有問題上,都和我們觀點一致;但是,他們和我們在最關鍵的一點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國政府唯有民眾支持,才有存在的意義。

別無選擇

賴斯表示,美國方面深知,民主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而且整個進程中,會出現斷斷續續、不穩定的現象,有時候甚至會非常混亂。但是,她說,面對現實和未來,我們別無選擇,只有相信在歷史的長河中,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懷有的理念將比一時的動盪更加持久、更加有著積極的意義。

跨黨派的缺失

從埃及和中東局勢的變遷,不難聯想到“大中華地區”的變遷。

亞瑟.沃頓(Arthur Waldron)是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國際關係學者,目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任教。在他看來,在沒有充分重視人權以及世界各國民眾的民主訴求這一點上,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有缺失。他說這一外交政策上的缺陷堪稱是“跨黨派”的。

亞瑟.沃頓本人是共和黨人。他深信中國民眾如同世界各國民眾一樣,嚮往著民主和自由,並且希望中國能夠及早擁有一個人民擁護的、民主的政治體制。他以臺灣的經驗闡述了專制和民主的“方便”和“不便”。

專制的“方便”和民主的“不便”

亞瑟.沃頓說:“過去,到臺灣,早上和小蔣(蔣經國)談談公事,下午去找老蔣(蔣介石)喝杯茶,一切就都解決了。但是現在不同了,去臺灣,什麼立法院、行政院、等等各種機構、各個黨派的人,都得要拜會,相比過去,簡直太繁瑣了!”

他繼而表示:“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義無反顧地支持民主政治;為什麼呢?因為只有和來自各個黨派、持有各種不同看法的人接觸之後,我們才有希望、才有可能,對一國、一地的國情、民情有一個真實的瞭解,而只有在瞭解真實情況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制訂出有價值的外交政策。”

魏京生對中國建立民主政制有信心

長期為中國的民主進程而奔走、多年被囚禁、如今被迫流亡海外的魏京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就一些美國人對埃及下一步是否會建立起民主體制持觀望、甚至懷疑的態度這一點,表示了他的看法。

魏京生說:“為什麼埃及人民就不可以建立民主呢?當年你美國革命的時候,誰能保證你美國就能建立一個民主政治啊?對不對?提這種問題,我覺得這是對埃及人民的一種刁難;我相信,埃及人民即使這次革命不會建立起完全的民主,但是最終還是會建立起民主政治,因為這已經是人心所向。”

魏京生表示,同樣的邏輯,可以延伸到中國。

魏京生說:“即使共產黨垮臺了,開始出現多黨制的時候,也許不一定馬上就能建立起一個完全民主的體制;其實中國已經經歷了這個過程,當年的辛亥革命也沒有一下子建立起民主政治;但是最終,經過不斷的努力,人們還是可以建立起民主政治體制。反過來說,不努力的話,民主政治體制是絕對建立不起來的。也許我們會建立起比美國還要好的民主體制,這要看大家的努力了;總而言之,我有信心。”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