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6月28日訊】今年4月以來,先是江西新余的女職工劉萍通過微博,在把自己當作公民參選地方人大代表、以及如何受到當地政府打壓迫害的過程,一一揭示出來;幾個星期之後,成都作家李承鵬、北京評論家五嶽散人、上海作家夏商、北京公民熊偉等等,都通過微博的方式宣佈自己將參與新一輪的地方人大代表競選。這樣一個公民獨立參選的浪潮,通過網路的傳播力量,迅速擴展。在幾個星期之內已經有100多位全國各地的公民,通過微博宣佈要做獨立的公民候選人。其中還有一位河南作家兼商人曹天,說要出資一億元人民幣,獨立參選鄭州市市長。
地方人大代表也好、鄭州市長也好,還是權力微不足道的官位。這些公民就是能夠當選,對於現實體制的政策和權力分佈,似乎都不會立刻產生結構性的影響。但是這樣一個運動所指向的卻是一個誰來代表、怎樣產生代表,這樣對於中國現實政治體制是石破天驚的問題。用我在推特上看到一位線民、叫做「JianZhang1984」的推友的話來說,那就是「在民主制度下,參加選舉是制度化的參與,不是抗爭。」「而在威權制下,由於選舉本是政權之裝飾物或遮羞布,自主的參選本身是逆威權政權之真意而動,因此也就帶有了對既存體制的‘破毀性’,因此也就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抗爭行動,而不是參與。」
對於公民獨立參選可能的命運和影響,這位叫「JianZhang1984」的推友繼續分析說;「像這種‘參與式的抗爭’,如果遭到政權的直接打壓,政治地看,反倒不是問題;因為這種打壓能直播式地展示政權的虛偽性,對於衰落中的、不自信的威權來說,這種暴露具有特別大的傷害。」
在這個期間,我也在網上也看到另外一則消息,說中國政府對於這個局面推出了「首先消除獨立候選人」這個概念的方案。因為在當局的眼中,「獨立候選人」已經成為一個號召公眾的招牌,是最能凝聚民眾共識、以及有可能讓他們走到一起的旗幟。
也就是說,正如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的臺灣曾經不准組黨、但是反對運動在「黨外」這個旗號下凝聚起來一樣,中國的獨立候選人也會成為一種政治身份認同的標誌。這樣,共產黨幾十年來嚴酷打壓的民間反對力量,找到一個凝聚的旗幟。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局要一反常態地高調通過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在6月8號透過人大常委會法工會之口,表示「獨立候選人」這個說法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不過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顯然都看到了這場透過微博展開的公民獨立參選運動,對中國未來可能產生的重大深遠的影響。在推特上我還看見了一位北京的獨立評論人士莫之許關於這個運動的評論,他說:「三十年來政治權力毫無寸進,尤其是二十二年來的維穩,更以壓制參與為首要目的,所謂‘消滅在萌芽狀態’。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中國卻沒有出現參與的漸次擴大。當下中國社會面臨著爆炸式參與擴張的壓力,2011年的公民獨立參選,或許是一次改變的機會。」莫之許還在推特上說:「參選或許不能改變這個體制,但卻可以改變我們自身,發展民間社會。」
在我看來,莫先生的這些話非常中肯,也有相當的前瞻性。如果要從更廣闊的時空視野來看,我更加同意獨立參選人李承鵬在他的新浪微博上最近說的這句話,他說:「參選,改變中國;即使改變不了現在的中國,也可以改變未來教科書裡的中國。」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地方人大代表也好、鄭州市長也好,還是權力微不足道的官位。這些公民就是能夠當選,對於現實體制的政策和權力分佈,似乎都不會立刻產生結構性的影響。但是這樣一個運動所指向的卻是一個誰來代表、怎樣產生代表,這樣對於中國現實政治體制是石破天驚的問題。用我在推特上看到一位線民、叫做「JianZhang1984」的推友的話來說,那就是「在民主制度下,參加選舉是制度化的參與,不是抗爭。」「而在威權制下,由於選舉本是政權之裝飾物或遮羞布,自主的參選本身是逆威權政權之真意而動,因此也就帶有了對既存體制的‘破毀性’,因此也就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抗爭行動,而不是參與。」
對於公民獨立參選可能的命運和影響,這位叫「JianZhang1984」的推友繼續分析說;「像這種‘參與式的抗爭’,如果遭到政權的直接打壓,政治地看,反倒不是問題;因為這種打壓能直播式地展示政權的虛偽性,對於衰落中的、不自信的威權來說,這種暴露具有特別大的傷害。」
在這個期間,我也在網上也看到另外一則消息,說中國政府對於這個局面推出了「首先消除獨立候選人」這個概念的方案。因為在當局的眼中,「獨立候選人」已經成為一個號召公眾的招牌,是最能凝聚民眾共識、以及有可能讓他們走到一起的旗幟。
也就是說,正如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的臺灣曾經不准組黨、但是反對運動在「黨外」這個旗號下凝聚起來一樣,中國的獨立候選人也會成為一種政治身份認同的標誌。這樣,共產黨幾十年來嚴酷打壓的民間反對力量,找到一個凝聚的旗幟。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局要一反常態地高調通過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在6月8號透過人大常委會法工會之口,表示「獨立候選人」這個說法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不過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顯然都看到了這場透過微博展開的公民獨立參選運動,對中國未來可能產生的重大深遠的影響。在推特上我還看見了一位北京的獨立評論人士莫之許關於這個運動的評論,他說:「三十年來政治權力毫無寸進,尤其是二十二年來的維穩,更以壓制參與為首要目的,所謂‘消滅在萌芽狀態’。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中國卻沒有出現參與的漸次擴大。當下中國社會面臨著爆炸式參與擴張的壓力,2011年的公民獨立參選,或許是一次改變的機會。」莫之許還在推特上說:「參選或許不能改變這個體制,但卻可以改變我們自身,發展民間社會。」
在我看來,莫先生的這些話非常中肯,也有相當的前瞻性。如果要從更廣闊的時空視野來看,我更加同意獨立參選人李承鵬在他的新浪微博上最近說的這句話,他說:「參選,改變中國;即使改變不了現在的中國,也可以改變未來教科書裡的中國。」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