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虎宇:川普政府會取消房產稅嗎?

2025年02月22日時政評論
2月18日,一則關於川普政府計劃取消房產稅的消息在X平台上引發了熱議。雖然該消息尚未獲得官方確認,但房產稅作為壓在美國人身上的一項沉重負擔,其合法性一直備受爭議。應不應該徵收房產稅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房產稅的合法性爭議

反對房產稅的一方認為:房產稅從法理上屬於重複徵稅,因為業主在購買房屋時已經繳納了交易稅或者印花稅,此後房屋及土地就成為業主的私有財產,在產權上與業主的冰箱、洗衣機等設備是等同屬性的。如果每年都對房產徵稅,就相當於對業主的私有財產徵收「使用稅」,等於多重徵稅,實際構成了對私有財產的侵犯。如同我們認為政府不能對業主的冰箱、洗衣機徵收使用稅,同樣也就不能對居民的房產徵收使用稅,因為這些財產都屬於私人財產,產權和使用權都屬於私人擁有。
而支持房產稅的一方認為:與家電不同,土地資源是有限的,政府通過房產稅調節土地資源的使用,防止過度投機,如囤地、囤房等;另一方面,房產具備公共依賴性,房屋需要政府提供的基礎設施來保障其運行,如道路、供水、電力、警消、學校等,房產稅被認為是業主對這些公共服務的分擔。
但反對者則認為,以上公共開支完全可以通過增加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以及企業所得稅來徵收,應該對經濟活動產生的收入徵稅,而不應該對居民不產生利潤的不動產進行徵稅。
此外,如果要限制對房地產的過度投資,應該對業主的出租房和投資房進行徵稅,而不應該對業主賴以生存的唯一住房進行徵稅。由於房產本身並不產生收入,這項稅收實際上是以房產名義對居民的合法收入進行二次徵稅,是對居民財富的一種不合理掠奪。
而且,目前房產稅徵收中還存在一個重要問題從來沒有解決,就是對低收入業主沒有合理的減免政策。當這些業主由於失業、退休或者其它原因導致收入減少時,政府依然強行徵收房產稅,造成這些業主由於沒有收入支付該稅款而失去房產。房產稅製造了很多流離失所的悲劇,讓美國居民不能永久持有自己的房產,也不能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如果地方政府將房產稅取消,公共開支部分通過消費稅、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來獲取,那麼業主節省下的房產稅就可以用來消費、維修房屋和投資,這將進一步促進就業。就業增加了,政府的稅收就更有保障,形成一個良性的正向循環。

聯邦政府能不能取消地方稅收?

另一個焦點問題是,美國的房產稅主要由地方政府徵收,而非聯邦政府的稅種,川普政府如果要取消房產稅,在目前的法律層面上恐怕難以直接實現。
但是,聯邦政府仍然有間接影響地方稅收政策的一些手段,最常見的是通過聯邦財政補助政策來對地方政策施加影響。例如,如果某些州降低或取消房產稅,聯邦政府可以提供額外補助,以填補地方財政缺口。但是實施財政影響的前提是聯邦政府需要有巨大的財政資源做後盾。
此外,川普政府可以通過國會立法,禁止地方政府對特定類型的房產徵稅(例如自住房產等)以及對投資房徵稅做出法律規範(例如設置最高限額以及對低收入業主的豁免政策等);還可以通過最高法院裁決,限制某些房產稅的徵收方式,例如以「侵犯財產權」為由判定某些房產稅違憲。
因此,儘管美國總統無法直接廢除房產稅,但聯邦政府仍可以通過政策工具來影響地方政府的稅收制度。如果川普政府真的想推動取消房產稅,可能會採取這些間接手段來施壓地方政府。
川普政府已經對美國的稅制開始進行結構性改革,當前川普已經推出「關稅代替所得稅」的構想,並進入操作層面。如果繼續對房產稅進行改革,那真是美國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巨變。因為美國的房產稅從建國初期就開始徵收了,比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歷史還要早一百多年。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